听法穿云过,传经泛海来。
花深山径远,石破讲堂开。
潭出高人影,泉流古佛苔。
长留千岁鹤,声绕读书台。

【注释】

破山兴福寺:位于江西南昌市东郊的青云谱,因有唐代名僧兴福禅师在此结庵而建。兴福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时期,后经历代扩建、重建,至唐代已成为佛教禅宗的重要寺院之一。

鹤如五十:指僧鹤如是年届五十之龄。

听法穿云过:僧人聆听佛法,如同穿行在云层之中。

传经泛海来:僧人将佛经翻译传播于四海之间。

花深山径远:山路两旁的花木繁茂,山间小径幽深遥远。

石破讲堂开:寺庙中的石头被凿开,形成了一个开阔的讲经堂。

潭出高人影:清澈的潭水映出了参禅者高大的身影。

泉流古佛苔:泉水潺潺流淌,滋润着古老的佛像上的青苔。

长留千岁鹤:这头千年的白鹤一直留在寺庙中。

声绕读书台:白鹤的叫声仿佛萦绕在读书人的书桌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兴福寺美景和僧人修行生活的诗歌。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画面,展现了兴福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首联“破山兴福寺僧鹤如五十”描绘了兴福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破山指的是庐山南麓,而兴福寺则是位于其附近的一座古老寺院。僧人鹤如是该寺的一位中年僧人,他在这里度过了他的大半生。这句诗通过简洁的叙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宁静祥和的僧侣生活画面。

颔联“听法穿云过,传经泛海来”进一步描绘了兴福寺的修行氛围。这里运用了“穿云”和“泛海”这两个意象,既表现了佛教修行的高深境界,也暗示了僧人们在修行过程中的艰辛与执着。这里的“法”和“经”,分别代表了佛法和佛法的经典,强调了佛教文化对于僧人修行的重要性。

颈联“花深山径远,石破讲堂开”则具体描绘了兴福寺的自然风光和建筑特点。这里的“花深”和“石破”都是对兴福寺周围环境的生动描绘,既有视觉美感,也有意境深远。而“讲堂开”则突出了寺院建筑的规模与气势。

尾联“潭出高人影,泉流古佛苔”则通过描绘潭水和泉水的景象,进一步衬托出兴福寺的宁静与神圣。这里的“高人影”和“古佛苔”都是对寺院内景的细致描绘,既表现了寺院内的静谧氛围,也体现了佛教文化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整首诗以兴福寺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和修行文化的描绘,展现了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同时,诗人还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传达出对生命、自然和修行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