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儿觉民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注释】:

禀,禀告。觉民,作者自号。觉民是作者的字。

叩禀:拜禀或上禀。

父亲大人,儿死矣:对父亲的称呼和谦称自己为“不孝”的人,向父亲禀报死亡的消息。

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希望死后能减轻父亲的忧虑。

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希望他的死能为全国人民带来好处。

大罪乞恕之:请求父亲的原谅。

【赏析】:

这首诗是辛亥革命烈士谢觉哉1904年写给其父谢鸿章的遗书。谢觉哉,名觉民,字子修,湖南宁乡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

谢觉哉自幼聪明好学,23岁时便中了秀才。后来他考入北京法政学堂,毕业后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兼大理院院长。辛亥革命爆发时,他积极拥护共和制,并参与策划武昌起义,成为湖北都督府秘书长、都督府秘书等。1912年1月,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他愤而辞职回乡,创办了湖南公立第一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培养了大批革命青年才俊,如毛泽东、蔡和森、李维汉等,在推动中国新文化运动和革命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谢觉哉一生清廉刚正,疾恶如仇,为人正直无私,深受人们的敬重。他在《遗书》中写道:“我一生做事,只求对得起天地、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1911年10月10日深夜,武昌首义成功,各省纷纷响应,全国各地纷纷宣告独立。但不久之后,袁世凯却以种种手段逼迫清政府宣布“优待皇室条件”,企图恢复帝制。面对此情此景,谢觉哉毅然投笔从戎,加入反袁护国战争。在战斗中,他不幸被流弹击中,终年48岁。临终前,他写下这份《遗书》,表达了他一生追求真理、追求正义的精神风貌。

诗的前两句“禀父书”,是对父亲的称呼和谦称自己为“不孝”的人。接着写道:“叩禀: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弟妹缺衣食耳。”这里说的是自己因参加护国战争而牺牲,希望父亲的辛劳不要因此而增加。然后说:“然大有补于全国同胞也。”意思是自己的牺牲对于全国人民都是有益的。最后说:“大罪乞恕之。”请求父亲的原谅。

全诗语言简练朴实,感情深沉真挚,体现了谢觉哉对父亲深深的孝敬之情和对国家、人民的赤胆忠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