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调无筝,欲抚无琴。赤口白舌,何以写心。

咏歌不足,丝竹胜肉。渐近自然,难传衷曲。

如春在花,如盐在水。如无却有,悒悒莫解。

茧中有肾,化蛾能飞。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诗句释义:

  1. 欲调无筝,欲抚无琴。赤口白舌,何以写心。
  • “欲调无筝,欲抚无琴”:想要弹奏却找不到筝(一种弦乐器),想要抚慰但找不到琴(另一种弦乐器)。
  • “赤口白舌,何以写心”,用赤色的舌尖和白色的舌头,如何表达内心深处的情感。
  1. 咏歌不足,丝竹胜肉。渐近自然,难传衷曲。
  • “咏歌不足”,诗歌不足以表达情感。
  • “丝竹胜肉”,丝竹(古代弦乐和管乐的总称)胜过肉(指肉体之乐),强调音乐之美。
  • “渐近自然,难传衷曲”,逐渐接近自然界的真实,却发现难以传达内心的真实情感。
  1. 如春在花,如盐在水。如无却有,悒悒莫解。
  • “如春在花”:春天仿佛就存在于花朵之中。
  • “如盐在水”:如同盐分溶解在水中一般自然而然。
  • “如无却有”:好像没有却又存在一样,表达一种矛盾和无法理解的感觉。
  • “悒悒莫解”:忧郁、困惑,不知道该如何解释这种复杂的心境。
  1. 茧中有肾,化蛾能飞。心中有物,即之忽希。
  • “茧中有肾”:在茧中可以感受到肾脏的存在。
  • “化蛾能飞”:化成蛾后能够飞翔。
  • “心中有物,即之忽希”:内心有所牵挂,一旦触及就会感到虚无缥缈。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情感表达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诗人通过“四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了音乐与自然的元素,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描绘,展现了对艺术和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诗中的“赤口白舌”,象征着内心的直接和真挚,而“丝竹胜肉”则体现了音乐超越物质,直击灵魂的力量。诗人通过比喻和象征,揭示了生活中许多看似简单却又复杂难解的问题,引人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