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名德,号清节,以字行。
元末乡贡进士。
曾任包山书院山长、平江路学教授。
张士诚、方国珍征辟,均不就。
洪武六年应召赴都,授太子正字。
为太子及诸王、功臣子弟师。
迁晋王左长史。
太祖称为“通儒”。
洪武十八年告归。
有《清节》、《清溪》、《山西》、《拄笏》、《老拙》等集。
生卒年:?-1387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名德,号清节,以字行。
元末乡贡进士。
曾任包山书院山长、平江路学教授。
张士诚、方国珍征辟,均不就。
洪武六年应召赴都,授太子正字。
为太子及诸王、功臣子弟师。
迁晋王左长史。
太祖称为“通儒”。
洪武十八年告归。
有《清节》、《清溪》、《山西》、《拄笏》、《老拙》等集。
生卒年:?-1387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思想情感的把握。 “蛟龙作云雨,蜉蝣出以阴。”这句的意思是:就像蛟龙作云下雨,蜉蝣在云中飞翔一样。“小大各有适”一句的意思是:无论大小,各自有所适应。“胡然愁予襟”的意思是:我为什么忧愁我的衣襟呢?“架插千卷书,壁挂无弦琴”的意思是:书桌上放着上千卷的书,墙上挂着一张没有弦的琴。这两句写的是书房生活。 “希贤复希圣,视古犹视今”,意思是:追求圣贤,看待古今
这首诗是诗人在隐居生活中,以陶渊明自比的。诗人通过描写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态,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我生虽阨穷,墙屋亦苟完。"这两句诗描述了诗人一生虽处于困境之中,但仍然尽力保持自己的生活和房屋的基本完整。这里的"阨穷"可以理解为困难或挫折,而"苟完"则表示尽力维持。 接下来的几行诗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集芳被荷衣,隐居思鹖冠。素无怨怼心,安有忧戚颜
双峰 晨曦中,平车驶过杜湖岭,欣喜地看到两座山峰矗立在那里。 千里松涛伴随着韶乐的韵律,一泓秋水映衬着蛟龙般的波纹。 仙鹤在古树旁栖息,细草与幽花簇拥着竹杖,显得宁静而和谐。 斋余之后,晏坐山阁之中,夜深时分能听见远处传来的疏钟之音。 译文: 清晨,我乘坐马车经过杜湖岭,看到了两座巍峨的山峰。 远处,松林中响起了韶乐的旋律,宛如天籁之音,让人心旷神怡。 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山间流出,水流湍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逐句翻译,最后给出评价即可。 【答案】 神龙困渊蛰,野鹤凌空飞。 ——译文:神龙被困在深渊里,野鹤却展翅高飞。 注释:神龙:指潜藏的蛟龙。 飞:飞翔。 一喜复一悲:喜悦与悲痛交替出现。 我生悟物理
元明间浙江天台人,字大章。 博学工文,元末,尝官建宁教授。 明洪武二年,征修礼书。 其友人王祎又荐修《元史》,一夔贻书言元朝史料残缺,顺帝朝尤甚,难成良史,辞不往。 后起为杭州教授,召修《大明日历》,书成,将授翰林院官,以足疾辞归。 有《始丰稿》、《艺圃蒐奇》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