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严。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与修《宪宗实录》。
授知庆云县,值岁旱,疏乞免田租、赈饥民,民赖以安。
又教民掘塘蓄水御灾,禁民间“打旱魃”祈雨。
历监察御史,刘瑾擅权时致仕。
瑾败,复职,官至右佥都御史。
生卒年:1462-1525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严。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与修《宪宗实录》。
授知庆云县,值岁旱,疏乞免田租、赈饥民,民赖以安。
又教民掘塘蓄水御灾,禁民间“打旱魃”祈雨。
历监察御史,刘瑾擅权时致仕。
瑾败,复职,官至右佥都御史。
生卒年:1462-1525
【注释】 ①我昔西湖弄烟水:我过去曾在西湖边弄弄烟和水。 ②日日湖边常早起:天天清晨都到湖边去早起。 ③得句:指作诗成篇。 ④昂头崒嵂:抬起头来。 ⑤舟行那计西与东:船行驶时哪管得清是往西还是向东。 ⑥荷花锦铺香十里:荷花像锦绣一样铺满了十里长堤。 ⑦琳宫宝刹:精美的殿堂和寺庙。 ⑧望中更爱西天竺:在望中更加喜爱西边的天竺山(灵隐寺)。 ⑨千仞插空青削玉:千丈高的山峰插入天空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唐代的一位僧人,他游历金山,登上山顶后,品尝了中冷泉。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相应的译文: 1. 登金山酌中冷泉 - 【注释】“登”字表明诗人登山的行为。“金山”是位于江苏镇江的一个著名景点。“酌”意为品味、饮用。“中冷泉”指的是中冷泉瀑布,位于金山脚下,因水质冷冽而得名。 2. 中冷之泉甲天下,今度来游当盛夏。 - 【注释】“中冷之泉”即指中冷泉
诗句释义及译文 第一句 - 红烛高烧夜着花:描述了夜晚的景色,红色的烛光照亮了房间,如同花朵在夜色中绽放。这可能象征着光明与希望,或是某种喜庆的氛围。 - 阿咸闻荐入京华:指的是某人(可能是侄女)被推荐进京(京城)。"闻荐"表示听闻或得到推荐,"入京华"则是指进入繁华的都城,意味着即将踏上新的旅程或接受新的机会。 第二句 - 银鱼佩更通仙籍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语言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来判断正误。“卧病”是第一句,写诗人因病卧床不起。“闲居抱病怯微寒"是第二句,写因生病而闲居,怕冷;“匣里阴符耻更看”是第三句,写因疾病,羞于打开藏在匣里的兵书。“中酒畏风眠不起”是第四句,写因生病不能饮酒消愁。“鸟啼花落又春残”是最后两句,写春天即将过去,鸟儿啼叫,花儿凋零。 【答案】
【注释】 (1)宦游:指为官在外。无绪:没有思绪。厌尘氛:厌恶仕途中的污秽。 (2)家山:家乡,此处指家乡的山。梦白云:梦中见到白云。 (3)潞河:今北京通县西北有潞河,是京城的护城河。理归棹:整理船桨准备归乡。 (4)月明:月亮明亮。知我倍思君:知道我思念您。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羁旅诗,写诗人离开京城时对故乡和亲友的依恋之情。前两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宦游无绪厌尘氛。”诗人说自己“宦游”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画”,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注意分析诗歌的意象特点、意境营造、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情感等。本诗首句“石上收纶坐”,意思是坐在石头上收钓竿,这里以“石”字起兴,写垂钓之乐;二句“垂杨拂鬓丝”,意思是垂柳轻拂着鬓发,点出垂钓的环境,也暗示了诗人的心情是愉悦的;三句“闲情与幽思”
注释: 1. 春声:春天的声音。 2. 病起:疾病痊愈后。 3. 那得尽:哪里能够全部游遍。 4. 坞坞:指山间的小山谷。 5. 焙(bèi):用烟火熏烤使干燥,也泛指烘烤。 译文: 春天到来时我刚刚从医院出院,现在到山中的家去了。山上的花都已经落完,只剩下桃李花。十天的时间都游不完,到处都可以看到山茶树。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写游山的诗。作者因病初愈,来到山中的家,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
这首诗的原文是: 登楼 阗阗扰扰晚来闲,独倚危楼一望间。 挈榼漫沽村市酒,开窗正对夕阳山。 月来虚馆谁家笛,风度疏钟到竹关。 只有渔翁无简束,扁舟摇曳白云湾。 译文: 在傍晚时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渐渐平息,我独自靠在高高的楼上远眺。随手拿起酒瓶随意地喝着乡村市集上买来的美酒,推开窗户正好看到夕阳下山峦的影子。夜幕降临时,空寂的馆舍传来谁家的笛声,风轻轻吹过竹门传来稀疏的钟声
【注释】 书馆:书房。 虚馆:空荡荡的书房。 旬日:十天。旬,十天为一旬。 甲子:古代记时用的干支,即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灯花:油灯芯燃烧后所结成的花状物质。 带湿懒拖床下履:因为雨水打湿了鞋子,懒得拖着到床下去换。 破愁频弄掌中杯;指在无聊的时候玩弄着酒杯解闷。 明朝雨散春还在,拟向西山咏落梅:明天的雨后天晴
【注释】 1. 乞归:指作者要求回家,辞官。季鹰:晋代周处,字季鹰。曾为广州刺史,在任时,有鲈鱼长成,因怀念故乡而辞官回乡。2. 鲈鱼:指江中之鲈鱼。3. 自怜青鬓朝来改:指自己年纪渐老,头发已变白。4. 早拂衣:指年老体衰,应早早辞官归隐。5.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晚年的一首诗。诗人借咏史抒情,以“季鹰”喻己,抒发了对仕途的失望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全诗构思巧妙,语言简练明快,感情真切自然
元代诗人“知和”并非真实存在的诗人,而是元朝时期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诗歌意象。元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诗歌艺术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流派。在这个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通过他们的诗词作品,表达了对时代、个人情感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元代的诗歌创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诗人和作品。王冕、范梈等都是元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王冕,字元章,号煮石山农
明苏州府长洲人,字宗严。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与修《宪宗实录》。 授知庆云县,值岁旱,疏乞免田租、赈饥民,民赖以安。 又教民掘塘蓄水御灾,禁民间“打旱魃”祈雨。 历监察御史,刘瑾擅权时致仕。 瑾败,复职,官至右佥都御史。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