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衡”是明代诗人,字彦平。
明人,生于嘉兴。家贫而好学,他通过借阅书籍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工于诗词创作。包衡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致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中《简寄王亦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
“包衡”是明代诗人,字彦平。
明人,生于嘉兴。家贫而好学,他通过借阅书籍来丰富自己的文学修养,工于诗词创作。包衡的诗歌以描绘自然景致和表达个人情感为主,其中《简寄王亦房》就是其代表作之一,诗中展现了作者对简朴生活的欣赏与对友情的珍视。
【译文】 石湖舟中行春桥畔暮烟浮,风起蒹葭水急流。 落雁酿成胥浦夜,夕阳划破洞庭秋。 闻钟已送僧归寺,候月惟携鹤共舟。 记得渔郎曾有约,鲈鱼欲上酒新篘。 【注释】 行春桥:位于苏州市沧浪区西北,是苏州古城内的一座著名桥梁。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胥浦:今苏州市西郊的白鹭湾,因有胥浦古渡口而得名。 洞庭(dòng tīng):今湖南洞庭湖。 闻钟:听寺庙中的钟声。 唯:只有。
【注释】 1. 小昆山:在今江苏太仓县南二十里。 2. 泖水:松江的一段,流经松江、昆山等地。 3. 溪天:指溪上的天空。 4. 幽怀不尽:心中蕴藏着许多未吐之情。 5. 白云洞壑钟声断:指寺内钟声中断。 6. 落日帆樯树影来:指晚霞映照在帆樯上,树木的影子倒映过来。 7. 南国:指南方。 8. 西陵:在今江苏常熟西南,古有西陵泽,即太湖。 9. 依支遁:东晋高僧道安,隐居山林,世称支遁。 10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和语言特色等的赏析。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本题要求分析每句诗的意思,然后赏析。 “适意贫亦得”:指自己虽身处贫穷却觉得快乐满足,很符合内心的需要;“有山身便留”:指自己虽身处贫穷却觉得快乐满足,因为有了山林的美景而舍不得离开(或“自己虽然生活清苦但觉得快乐满足,因为有了山林美景才舍不得离开”):“新交淡成故”
【注释】 携:带着。馌:送饭。云厂酌:指饮茶。俞羡:人名,姓俞名羡,字伯玉。王叔治:人名,姓王名叔治。赵文度:人名,姓赵名文度。钟:钟声。 【赏析】 此诗写于作者与朋友在苏州相会时。首二句写他们相聚时的愉快心情。后四句则写他们饮酒作乐的情景。全诗语言平直,风格平淡自然。 第一句“携馌云厂酌俞羡长王叔治赵文度得钟字”,写诗人同几位朋友在苏州相聚。这一句中,“携馌”是带饭去的意思
冯司成开之招同王叔治集拙园分得舒字 露洗秋林静,云窥午阁虚。 苍藤萦细路,白鹭点长渠。 促调偏宜瑟,幽寻不藉车。 元龙湖海眼,此日为君舒。 译文: 露珠洗涤了秋天的树林,使之变得宁静;云彩偷偷地窥视着午时的阁楼是否空无一物。 苍老的藤蔓缠绕在细小的道路上,白色的鹭鸶点缀在长长的溪渠上。 急促的曲调更适合于弹奏古琴,寻找幽静的地方无需借助车辆。 元龙是古代著名的隐士和政治家
【注释】 泛:乘,指乘船。太湖: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部的淡水湖。秋色好:景色美。值客心闲:客人的心情很悠闲。 挂席:把帆收起来,让船只靠岸。初:刚。收雨:下雨天收起了帆。推篷:推开船篷看外面的风景。见山:看到山。 人家:村庄里人家。疏:稀疏,这里形容树少的样子。乱云:云彩。 鸡犬村墟:指乡村的小市集。晚:傍晚,傍晚时。渔郎市酒还:卖鱼人摆上酒菜准备回家。 【赏析】
【注释】 溪上:指山间清流之溪。茅屋、竹、花:都是山居的景物。清溪、簟、篮舆:指茅屋前清溪、竹席和篮子等。林堕:树林落下,比喻枝叶纷披。枝雀:树上小鸟。子鱼:“鲤鱼”的别称。 【译文】 清溪边茅屋前,我好想在此卜居。 竹儿低垂遮住了竹席,花朵密实遮住了我的车。 树枝落下争抢小鸟,池塘翻动惊散了鱼儿。 自然万物都适宜此居,孤寂长啸吟诗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写隐逸生活的。诗人在溪边建了一幢茅屋
王象艮是明代的哲学家,而非诗人。他生于1483年,卒于1541年,字汝止,号心斋,是南直隶泰州安丰场(今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人。王象艮出身于书香门第,他的家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据《淄博桓台王氏家族诗文集》记载,该书以王象艮的《迂园诗》为主体,同时收录了王象明的《聊聊草》及王与玟的《笼鹅馆集》。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王象艮及其家族成员的文学才华。 王象艮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学者
丘上仪是明代诗人,字维正,以《千龄社集诗》闻名。 字维正,生活在明朝末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和隐逸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通过对丘上仪及其诗歌作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明末清初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倾向以及文学创作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