泖水溪天雨色开,幽怀不尽一登台。
白云洞壑钟声断,落日帆樯树影来。
南国春深花自落,西陵人去鸟空回。
青山愿得依支遁,相与松关掩绿苔。

【注释】

  1. 小昆山:在今江苏太仓县南二十里。
  2. 泖水:松江的一段,流经松江、昆山等地。
  3. 溪天:指溪上的天空。
  4. 幽怀不尽:心中蕴藏着许多未吐之情。
  5. 白云洞壑钟声断:指寺内钟声中断。
  6. 落日帆樯树影来:指晚霞映照在帆樯上,树木的影子倒映过来。
  7. 南国:指南方。
  8. 西陵:在今江苏常熟西南,古有西陵泽,即太湖。
  9. 依支遁:东晋高僧道安,隐居山林,世称支遁。
  10. 相与:互相。
  11. 松关:山名,在今浙江绍兴县西北。
    【译文】
    松江水边,天开云卷,雨色溶溶;登上小昆山寺台,心怀幽思,难以尽言;寺中白云洞壑,寺外钟声中断,夕阳斜照,帆樯影动,树影摇曳。南方的春意深浓了,花儿自然飘落;西陵的鸟儿,早已飞去。我愿像隐士支遁一样,隐居山林,和青松绿苔相伴。
    赏析:
    此诗为宋人杨公远《小昆山寺》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一种闲适、超然的心态和志趣。首联写景,渲染出空灵、静寂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以“白云”“钟声”和“帆”、“树影”等意象,写出了作者登台后的所见所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颈联写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内心对自由的渴望。尾联以“青山”和“支遁”作为意象,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和自由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领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意和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