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章,原名李炯然,明代诗人
李炯然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汉章,号戆庵,生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年),卒于天顺元年(1457年)。他出生并成长在山东蒙阴县,这一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他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还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李炯然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山东乡试中名列第十九名举人。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
汉章,原名李炯然,明代诗人
李炯然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汉章,号戆庵,生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年),卒于天顺元年(1457年)。他出生并成长在山东蒙阴县,这一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他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还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李炯然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山东乡试中名列第十九名举人。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生活。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仙人飞去向蓬山,洞府无人敞不关。 - 注释: “仙人”指的是传说中的仙人或隐士。“蓬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来代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洞府”则指的是深山中的洞穴或别墅。“敞不关”意味着这些洞穴或别墅是敞开着的,不需要上锁或关闭。 - 译文: 仙人飞去的方向是蓬山,那里有一个无人看守的洞府,它敞开着,仿佛不需要上锁。 2. 丹灶尚余松焰黑,石床惟有藓苔斑。 - 注释:
注释: 舍身崖,指悬崖绝壁,这里用来比喻生死关头。 舍身崖下深难测,每怪轻生世上人。 我亦有身偏自重,舍身除是为君亲。 舍身崖下深难测,指的是面对生死存亡的悬崖时,人们往往会感到恐惧和不安,因为那里充满了未知和危险。而“每怪轻生世上人”则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轻易放弃生命的人深感痛惜和惋惜之情。 我亦有身偏自重,舍身除是为君亲。 这里的“我亦有身偏自重”意味着诗人也有着自己的生命和身体
李炯然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字汉章,号戆庵,生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年),卒于天顺元年(1457年)。他出生并成长在山东蒙阴县,这一地理位置不仅赋予了他浓厚的地域文化氛围,还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李炯然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还是一个政治人物,在正统十二年(1447年)丁卯科山东乡试中名列第十九名举人。他的诗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情感世界
宋邦辅是一位明代的诗人。 宋邦辅,字子相,号菊江,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内涵,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人。下面将介绍关于宋邦辅的一些详细信息: 1. 生平简介 - 家庭背景:宋邦辅出生于明池州府东流县,这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地方。 - 教育经历: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了进士,这在当时是极高的荣誉。 - 官场经历
李养正是一名明朝的诗人。以下是关于李养正的相关介绍: 1. 基本信息 - 姓名与字号:李养正,字若蒙,号元白,也有小有之称。 - 籍贯:明大名魏县(今河北),具体生平不详。 - 政治生涯:万历十六年(1588年)戊子科顺天乡试举人,后历任知县、都御史、巡抚两河、总督漕运等职务。天启五年(1625年)因镇压白莲教起义而擢升为刑部尚书,不久因忤逆魏忠贤而辞官。 - 著作:著有《小有文集》
李琮是一位明代的诗人,字献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李琮在明朝的诗坛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作品体现了当时文人的精神追求和时代风貌。 李琮的生平经历丰富而复杂。他同进士出身,顺天府乡试第四十名,天顺八年(1464年)甲申科会试第八十七名,殿试登进士第三甲第。这些成绩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反映了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良好的政治背景。李琮曾担任宁国军推官、阳武县令等职,后因故黜知吉州等地。尽管仕途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