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授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视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按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陈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生卒年:1541-1621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授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视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按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陈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生卒年:1541-1621
【注释】 过万氏别院见旧题有感:经过万氏别院看到以前所题的诗句。万氏别院,即万氏别墅,在今四川江油县北。郭外寻春胜:在城外寻找春天的风光好胜景。郭外,指城郊外。幽怀浥酒卮:内心充满忧愁。浥,沾湿、浸润。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这里指酒杯。涧从峰外落:山涧水从山峰之外流下来。涧,小溪或小河。云向竹边移:云彩移动到竹林边上。云向,云飘动的样子。山僧半旧知:山上的老僧人对世事有一定的了解。旧知
【注释】 1. 移:移动、迁移。2. 浥兰芳:沾湿了兰花香气。3. 翠陆离:青翠斑斓。4. 幽思发:心中的幽思涌上心头。5. 新枝:嫩枝。6.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兰草的诗。诗人借兰自喻,抒发自己的情怀。首联写诗人在山村中看到兰草,心中暗生幽思;次联写长日不见兰,更添惆怅,于是向友人求助,希望得到新的兰枝;末联以兰自喻,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授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视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按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陈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生卒年
李有朋并非诗人,而是明朝时期的官员。李有朋字彦孚,别字乐吾,是东阳人。他在明代嘉靖丙午年(1546年)通过乡荐考试,会试中举。随后,朝廷授予他福建福安县令的官职,并在后来因母亲去世而回乡丁忧守制。在守制期满后,李有朋补缺湖北武昌县令,后调至鄂州通判,以清廉的节操闻名。 李有朋的一生虽然与文学创作无关,但他的人生经历和官场生涯同样值得研究和了解。明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之一,文人墨客辈出
李永敷,明代诗人,字贻教,号鹤山。李永敷生于明朝天順五年,具体生年不详,卒年亦无确切记载。 李永敷的生平事迹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科举及第的经历。他在弘治九年(1496年)中式丙辰科会试,名列六十一名。之后,他又在二甲第一名中进士。这样的成绩,在当时无疑是非常优秀的,足以证明其才华与努力。 李永敷的诗歌作品同样值得一提。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为主题
李悦心是明朝时期的著名诗人。 明朝是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许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传世之作。李悦心作为明代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下面将详细介绍李悦心的生平和作品: 1. 生平经历 - 家世背景:李悦心,字澹远,号桐月,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曹县的一个书香门第。他自幼敦朴勤学,不事华饰,这为他日后的文学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仕途发展:崇祯七年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安节,吴俨侄孙。 万历五年进士。 授会稽知县,选授御史。 言大学士赵志皋昏庸宜罢,不纳。 视长芦盐,绘饥民图上奏,请振贷。 按江西,疏言税使潘相不法当治罪,不听。 还朝后,陈新政要计,痛规首辅沈一贯。 官至通政使。 乞休去。 有《奏疏遗稿》、《三忠文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