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徵字伯远号霁岩嘉兴梅溪人万历癸酉举人自少而孤稍长博极群书沈司马思孝深契之一时名流如屠长卿沈嘉则胡元瑞张孟奇皆与倡和往还怀才悒悒十上公车乃就滁州学博盖应徵以骏宕之士雄视一世平生感愤一发于诗故能众体兼长摛词独富风流俊爽情旨婉切不徒以写景述事为工也著有青莲馆初编藿园集汗漫游蓟易寓言寄苕漫草等集
生卒年:?-?
李应徵
查阅内容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寥落春城寺:描述春天的京城寺庙显得空旷寂寥。“寥落”形容寺庙周围环境空旷,无人声喧闹;“春城”可能指北京或其他大城市中的城市景观。 2. 翛然对野僧:形容与野僧相对无言,表现出超脱和宁静的态度。“翛然”意味着轻松自在,不受世俗束缚;“野僧”指的是在寺庙外修行的僧人,可能与世隔绝。 3. 庭乌朝下食:描述乌鸦在庭院中早晨觅食的情景。“庭乌”特指乌鸦,常在黄昏或清晨活动
南湖雨后见月 放舸傍莎汀,悠然笑独醒。 雨馀千树黑,月出半湖青。 水气澄秋席,寒空写夜亭。 重轮元自现,烟雾莫冥冥。 注释: 1. 放舸: 指在湖上放船。 2. 莎汀: 长满莎草的岸边。 3. 悠然笑独醒:形容独自饮酒后的神态。 4. 雨馀:雨后。 5. 千树黑:树木由于雨水而显得更加苍老、黑暗。 6. 月出半湖青:月光洒在湖面上,形成一片青色。 7. 澄秋席:澄清的秋天的席子。 8.
诗句解析 1 西风萧飒战初降: 这句描述了秋风的凄凉与战斗初期的紧张气氛。"西风萧飒" 形容风声凄厉,"战初降" 暗示战争刚开始或刚刚结束。 2. 吹落长门泪共双: "长门" 通常指汉代宫殿中嫔妃居住的地方,也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悲伤。"泪共双" 表示眼泪像双份一样流下。这里可能是指宫廷中因战事或离别而感到悲伤的宫女们。 3. 暗杂繁霜沉晓角: "晦暗的霜气" 和 "低沉的号角声" 结合
注释: 一室成丘壑,悠然会远心。——在园亭里,我仿佛成了一位隐者,心境悠然,远离尘嚣,与山水融为一体。 馀寒春色浅,过雨药阑深。——春天的余寒还未散尽,雨后的景色更加幽深,药栏深处更显静谧。 蝶戏才窥幔,莺啼稍出林。——蝴蝶刚刚掠过花幔,黄莺儿从树林中飞出,欢快地歌唱。 绿尊留客醉,随意坐花阴。——绿酒杯中的美酒让我陶醉,我在花树下随意坐下,享受着这份宁静和美好。 赏析
【注释】 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上巳节之始。古人在这一天有踏青、游春的习俗。遣兴:抒发感慨。 人为客:指自己如同他乡的游子。 春风春可怜:春天的景色使人感到可爱。怜:爱怜。 烟波浮宅远:水波荡漾,远处的住宅隐约可见。 丘壑寄情偏:将情感寄托于山水之中。 柏叶:用柏木制作的酒尊。乌程:即浙江乌程县,今属浙江省湖州市。椒盘:用花椒做的盘食。下若鳊(biān):《诗经·小雅·甫田》“鱼以苹藻”句
江行与苏生别 葭菼正苍苍,缘流水一方。 平沙连极浦,斜日上危樯。 坐惜故人别,因悲江路长。 行行秣陵近,回首各他乡。 注释: 1. 葭菼(jiā tǎn)正苍苍:葭菼是一种植物,这里用来形容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苍苍,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2. 缘流水一方:沿着流水的一侧。 3. 平沙连极浦:平沙,平坦的沙滩;极浦,指远方的水边。连,连接。 4. 斜日上危樯(qiāng):斜阳
正月十六夜毕孟侯至 春草忽已绿,春潮寒到门。 喜从新雨后,得共故人言。 小妇调中馈,残灯续上元。 庭梅未摇落,还拟数开尊。 注释: 正月十六夜:这里指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夜晚,也就是除夕过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春草:春天的草地,泛指春天的景象。 忽已绿:忽然已经变绿了。 寒到门:寒冷的感觉渗透到了门口。 喜:高兴。 新雨:新年的雨水。 从:跟随着。 故人:老朋友。 未摇落:没有凋零。 中馈:家务事
【注释】乾坤:天地。同作客:一起在外做客。飘蓬:随风飘扬的蓬草。况复:何况。离亭别:在驿亭里送别。落照:夕阳西下。涛声扬子北:扬子江的波涛声在北方回响。寒色海门东:冬天海门的寒冷景色。去去:远远地。烟波外:长江上烟波迷蒙,水天相接的地方。无为叹路穷:何必感叹路途遥远而感到惆怅呢? 【赏析】这是一首写旅途送别之诗。诗人在广陵与友人张孟奇分别后,登楼眺望,只见江山浩渺,四顾茫然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舞罢春梢晓露清,缕金试唱不胜情” - 注释:春天的柳枝在晨光中舞动,露珠清晰。用金色丝线试唱时,歌声充满了深情。 - 译文:在清晨的露水中,新柳轻轻摇曳,仿佛在跳舞。我尝试着用金色丝线轻轻地唱出心中的柔情。 2. “忽牵鸥梦眠难定,似怯莺梭织未成” - 注释:突然被鸥鸟的梦境拉入梦中,无法自拔;就像害怕莺鸟的梭织,还没有完成。 - 译文:忽然间
【注释】 ①云柯:指树。②汉苑:汉代皇宫,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这里泛指京城。③哀螺(luó罗):即“鼍鼓”,古代用鼍皮做成的鼓,因声似哀鸣而得名。④子夜歌:古曲名,又名《子夜四时歌》,内容多写男女爱情,此诗亦以此类比。⑤松萝:松树枝条。 【赏析】 这是诗人晚年流落江南时的一组诗。首篇写落叶,次篇写江上秋景,末篇写羁旅愁思。 前两句是第一幅画面:朝霞映照下的大树,经秋风吹拂,树叶已经凋落稀疏了
相关推荐
明代诗人李崇仁,字子安,号陶隐,是高丽末期的文学家和诗人。 李崇仁生活在一个充满政治变革和文化交流的时代。他的诗歌创作不仅展现了个人的艺术才华,而且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通过对李崇仁诗歌及其背景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明朝初期的文化与政治环境,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共同塑造了李崇仁这位多才多艺的诗人
李启美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字应成,号念方。他是江西南昌府丰城县人,出生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他与同乡唐顺之、王慎中、赵时春并称为“嘉靖四大名儒”,在明代文坛上有着一定的声誉。 李启美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科举成功,名列唐文献榜第十二名,并被改任为庶吉士,后授职为检讨。他在国储未建期间的仕途并不顺遂,但他并未放弃,而是继续致力于文学创作和研究。他的诗歌作品多以山水田园为主题
李向中并非明代诗人,而是明末清初的官员。他是一位明朝的进士,曾担任过长兴知县、苏松兵备副使等职务。关于李向中的详细信息如下: 1. 基本信息:李向中,字豹韦,号立斋,湖广钟祥人。他的生平经历不详,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在南明弘光时期为苏松兵备副使,并在鲁王监国时晋升为兵部尚书。 2. 文学成就:李向中的诗词成就未被详细记录。虽然《诗库》收录了他的一首诗《题旅舍》,但这是已知的唯一作品。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