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这个词牌名是宋代的一种抒情曲。它首现于北宋时期,作者吴文英(号草窗)的《风流高士吟·中秋对月》中提及,在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贺铸也曾创作了一首同题词,名为”秋夜钟声听雨啸,香花共醉西湖烟”。

“秋夜雨”这句词由唐寅在宋朝的一篇诗词所改,原为”清风响明瑟,秋月出长空。山高无雁过,池静有鱼游”,后被吴文英化入自成一绝,并冠以上平调阳声,首见《风流高士吟》卷13、次集卷82。

这首词的结构很像宋人辛弃疾著之于《青玉案·元夕》,开合两体,上下相接。首句”秋夜雨”点明了此篇是在秋天的夜晚所作;接下来两句由对仗联结出一幅美丽的晚秋雨景:山高有雁过而不飞,池边却见鱼儿跃动。尾句则描绘月光下的宁静祥和氛围。

由于《风流高士吟》是一首集诗、词为一的文集中,”秋夜雨”只是其中的一篇短小诗作,并未特别强调该是“中秋对月”(吴文英)或另有所指之题咏。对于”中秋望月中飞雁”“池边鱼跃明花下”这类说法则并未提及出处。

尽管此词在宋代已有流传,但这不是一首传统的中秋节诗词曲;而是根据宋人贺铸的同名佳作改写而成,以表达个人观照和情感,在秋夜清冷月光下的宁静中寄寓了一种人生的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