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雨,秋夜雨。马悲草死桑干路,雁啼木落潇湘浦。
声声唤起故乡情,历历似与幽人语。初来未信鬼啾唧,坐久忽觉神凄楚。
一时感慨壮心轻,百斛蒲萄为谁举?山林岂无豪放士,江湖亦有饥寒旅。
凝愁拥鼻不成眠,檠孤焰短寒花吐。秋夜雨,秋夜雨。
今来古往愁无数,谪仙倦作夜郎行。杜陵苦为茅屋赋,只今村落屋已无。
岂但屋漏无乾处,凋馀老稚匍匐走。哭声不出泪如注,谁人知有此情苦?
秋夜雨,秋夜雨。赤县神州皆斥卤,长蛇封豕恣纵横。
麟凤龟龙失其所,耕夫钓叟意何如?梦入江南毛发竖,余生听惯本无事,今乃云何惨情绪。
排门四望云墨黑,纵有空言亦何补。秋夜雨,秋夜雨,何时住?
我愿扫开万里云,日月光明天尺五。
诗句:秋夜雨,秋夜雨。马悲草死桑干路,雁啼木落潇湘浦。
译文:秋风中细雨纷飞,马儿在荒凉的草原上痛苦地嘶叫,秋天的夜晚,大雁在寒冷的北方空中哀鸣。
注释:秋,指秋季,泛指季节;秋夜雨,即“秋夜雨声”,代指雨天。桑干路和潇湘浦,都是中国的地名,代表广阔的地域和凄凉的环境。
赏析:
- 情感表达:诗中通过描述马在荒漠中的悲鸣、大雁在寒风中的长啸,形象地传达了诗人对故乡、家园、亲人的深切思念。这种声音的唤起,不仅仅是视觉与听觉上的触动,更是灵魂深处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怀念。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而深刻,如“马悲”与“雁啼”均以动物的自然行为作为象征,映射出人的情感状态。同时,“草木黄落”、“西窗残月”等景象,也暗示了秋天的萧瑟与凄清,增强了整首诗歌的氛围感。
- 意境营造:整首诗营造出一种深沉的秋夜氛围,通过对风雨交加的夜晚和孤寂的心境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世态炎凉的感受以及对故土的眷恋。
- 语言风格:蒋捷以其特有的婉约派词风,使得整首诗的语言优美而不失悲凉,既有江南水乡的细腻柔美,又有北方边塞的豪放激昂,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 历史背景:此诗作于南宋末年,国难当头之际,诗人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其作品充满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这种强烈的时代感和家国情怀,使得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更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反思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