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
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
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
官修撰。
国变后为僧。
生卒年:?-?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
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
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
官修撰。
国变后为僧。
生卒年:?-?
这首诗是苏轼在五十岁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满意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 - 榴花照我,笑疏狂双眼,时青时白。 - 种柳移松堪伴侣,世上软红都隔。 - 二乐名园,三秋命阁,半亩溪干宅。 - 杜衡兰芷,有时散发行摘。 - 暇则烂醉高歌,清风明月,倚户招为客。 - 江左夷吾应好在,那用东山复出。 - 伯玉知非,买臣幸贵,两者谁相易。 - 近来陶写,老怀丝竹闲适。 译文: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 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 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 官修撰。 国变后为僧。 生卒年:?-
袁懋谦是明代的诗人。他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字吉卿,出生于江西南昌府丰城县袁坊人,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学造诣的政治人物。 袁懋谦的生平和事迹在史料中记载不多,但他的诗歌创作则较为丰富,留下了包括《拟古二首》、《渡彭蠡·鄱湖百丈锁蛟宫》等在内的多首诗作。从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袁懋谦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表达了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人生和历史的哲思。他的诗风既有文人骚客的婉约
明浙江平湖人,字伯符,一字上交,别号员峤。 万历五年进士。 授顺天教授,进国子博士,见执政与言官相对立,上书劝告,因而五年不调。 十三年,马应图疏论执政,泰来被诬曾为之点定奏章,引疾归。 久之累官礼部员外郎。 以疏救赵南星,谪饶平典史。 有《员峤集》。 生卒年
陈于泰(1596-1649),字大来,号谦茹。 江苏宜兴人,(今宜兴高塍镇亳村人),父陈一教、弟陈于鼎、族兄陈于廷皆进士出身。 幼敏悟,好读书,十五岁时即精通经史。 崇祯四年进士,殿试第一。 官修撰。 国变后为僧。 生卒年:?-
陈弘绪,字士业,号石庄,是明代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藏书家。他生活在明末清初,这一时代文风颓废,但陈弘绪却能够独辟蹊径,创作出清新脱俗的作品,被后人誉为“上掩艾千子而下启魏叔子”的古文名家。 陈弘绪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他工古文,与徐巨源齐名。他的文学作品多被选入《江右古文选》等重要文献中,显示了他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力。他的创作风格以清新淡雅著称,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