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廑,字敬夫,福州人,有《镜湖清唱》。
徐兴公云:敬夫,吾乡隐君子,百年来罕有知者。
其《题青铺岭绝句》云:“家林想在空濛外,一带螺江隐翠微”。
又有“门前湖白与山青,分携空过白湖亭”之句。
其所居当在白湖螺浦之间,与赵景哲相邻并也。
(明诗综)
生卒年:?-?
郭廑
查阅内容
【注释】九华观:在今安徽青阳县西北。楼台三岛外,钟磬五云端:楼台高耸入云,钟磬声传天外。 “楼台”句:言登楼望远,楼台似在三座海岛之外。三岛:指神话中神仙所居之地。 “入谷”二句:言从山间小道进入山谷,攀登险峻的山路,非常艰难。仙源:传说中的仙境所在。 “泉声”二句:言泉水冷冽如丹炉煎炼之火,花香飘散如玉笙吹奏之声。丹灶、玉笙:皆指炼丹用的炉灶和乐器。 “坐觉”二句:言静坐片刻
【注释】 挹翠轩:以竹为帘的轩窗。 多:很多。 幽:深。 绝浮埃:清除浮尘。 树色:树影的颜色。 开帘入:打开帘子,让树影映入。 山光:指山色。 引幔来:像帷幕一般,山色飘动而来。 人闲:人闲静。 啼鸟:小鸟啼叫。 风度:风吹。 落花回:花瓣随风飘舞。 消尽:完全消除。 弥深:更加深远。 物外怀:超出世俗之外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小诗。首句“幽轩多雅趣”,描绘出了作者所居之地环境优雅
【注释】:过黄希刚有作:路过黄希刚的家,有感而作。知君情不浅,携我兴何长。独下云边榻,同斟月下觞。秋吟看菊好,夕饮醉粳香。坐久忘归去,衣沾湖上霜。 【赏析】:此诗为诗人在友人家中所作。首二句说诗人与友相聚之欢,以及友情之深厚。“独下”“同斟”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共饮之乐。“秋吟”、“夕饮”二句写诗人与友赏菊饮酒之乐。最后两句写诗人与友离别时的情景。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与友之间深厚的友谊。 首联点出“过”
和梅轩来韵 怜君得佳趣,芳树掩衡门。 对酒花成坞,题诗竹满轩。 湖光孤棹晚,山影半帘昏。 赏析: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热爱自然、善于表达内心情感的人。他通过对梅轩来韵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怜君得佳趣,芳树掩衡门。”这句诗的意思是:你找到了一种美好的乐趣,芳树遮住了衡门。这里的“怜”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同情和关心之情。 “对酒花成坞,题诗竹满轩。”这句诗的意思是
【注释】 况我悲寥落:何况我悲伤孤独。 怜君又北迁:可怜你又要迁往北方。 春归万里外:春天已经回到千里之外。 人去五云边:人已到了五云山的边塞。 塞柳迎征旆:塞外的杨柳迎接着出行的旌旗。 江花照别筵:江边的花儿映照着离别宴席上的景物。 离情杂秋思,分袂各凄然:离别的心情交织在秋天的思绪之中,分别时各自带着凄凉的情绪。 【赏析】 《送友人之京》,此诗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
诗句原文: 我爱南湖客,清风两鬓丝。 久闻陶令趣,长与远公期。 醉倚花前石,行吟竹外池。 葛巾仍不着,日日挂东篱。 译文注释: 我爱南湖之客,清风拂过我斑白的两鬓。长久以来,我听闻陶令(即陶渊明)的志趣,也常与远公(即慧远)相商。在花前石旁醉卧,行吟于竹林外的池塘边。尽管不佩戴葛巾,每日却总是挂着东边的篱笆。 赏析: 这首诗是郭廑对南湖之客的一次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南湖之客的风骨与生活状态
【注释】 ①陈氏园亭:即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桃花源,是东晋时期文学家陶潜(字子美)的故居。这里以“过”代指游览。 ②高士园林好:指陈氏园亭环境幽雅,景色宜人。高士,指高尚而有节操的人。 ③岩扉昼不扃:山岩上的门在白天也不关闭。扃,闭键、锁上。 ④绝胜陶令巷: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更美好。陶令,指东晋大诗人陶渊明。 ⑤犹是子云亭:这仍然是子云亭。子云,即扬雄,西汉著名辞赋家。 ⑥幔卷飞泉白
【注释】 官舍:官府的宅院。 拂:掠过。玉盘:指月亮,这里比喻月亮。 官桥丝柳亸雕鞍:官桥边的柳枝随风摇摆,垂挂着的马鞍像雕刻一样美丽。亸(duǒ):下垂。 百壶绿酒沙头尽:一百壶绿酒都洒在沙地上。 青云:高高的蓝天。 夜月琴樽:晚上月光下的琴。樽,酒器。 故国:故乡。 环佩:指妇女身上所佩戴的玉饰。 朝阳刷羽翰:朝霞映照下,鸟儿的翅膀像羽毛一般干净。 【赏析】 这首送别诗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五言绝句。以下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中峰佳气碧氤氲,清制萝衣慕隐君。 - “中峰佳气碧氤氲”描述了山中云雾缭绕、空气清新的景象。“中峰”指的是山峰之中,“佳气”是指美好的气息,而“碧氤氲”则形容这种气息如同绿色的烟雾般弥漫。整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山中清新自然的赞赏之情。 - “清制萝衣慕隐君”中的“萝衣”可能是指穿着轻纱衣服,“隐君”则表示隐居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春三月扫坟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青山两屐草芊芊,独抱冲忧隔九泉。 【注释】:青山:指墓地周围的山。两屐草芊芊:形容墓地周围长满了青草。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冲忧:一种忧伤的感情。九泉:指阴间。 【译文】:青山下墓石上长满了青草,我独自一人抱着悲痛的心情,思念着已经去世的亲人。 古道残春馀薤露,空林斜日带枫烟。 【注释】:古道:指通往墓地的小径
相关推荐
陈则,字养新,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 陈则(养新)不仅是明朝的一位诗人,他的生活轨迹同样丰富多彩。他出生于南海,在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一五〇一年)中举人,并被授为正定学正。此后的仕途中,他历任光禄寺少卿,并在致仕后选择杜门讲学,吸引了许多闽粤士人前来学习。梁文康甚至为其堂命名“心性”,以此表示对他的敬仰与怀念
陈雍是明代的诗人,字希冉,号简庵,浙江馀姚人。陈雍的诗词全集收录了他的多首作品,其中不乏传世佳作。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成就,还曾担任过官职,如南京工部尚书等。以下是关于陈雍的一些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陈雍生于明成化二十年(1451年),卒于嘉靖四十一年(1542年)。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从进士出身开始,逐步攀升至高位。陈雍的仕途并不平坦,他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职
郭廑,字敬夫,福州人,有《镜湖清唱》。 徐兴公云:敬夫,吾乡隐君子,百年来罕有知者。 其《题青铺岭绝句》云:“家林想在空濛外,一带螺江隐翠微”。 又有“门前湖白与山青,分携空过白湖亭”之句。 其所居当在白湖螺浦之间,与赵景哲相邻并也。 (明诗综) 生卒年:?-
明江西泰和人,字相奎,号青螺。 自号□衣生。 隆庆五年进士。 累迁至贵州巡抚。 万历二十七年与李化龙等平播州杨应龙,以功进太子少保、兵部尚书。 博览典籍,著述甚多。 有《平播始末》、《郡县释名》、《阿育王山志》、《圣门人物志》、《□衣生马记》、《豫章诗话》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