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桢,原名许国,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27,卒于公元1596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维桢。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检讨。
万历十一年,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与首辅申时行善。
曾与言者相攻,时行颇右之。
后为言官所劾,上疏求去,语愤激,以是为士论所不附。
其门生万国钦论申时行,时行之门生给事中任让亦论国庸鄙。
国遂请谕诸生各守职业,勿务攻击。
其疾言者如此。
十九年致仕。
卒谥文穆。
有《文穆公集》。
生卒年:1527-1596
维桢,原名许国,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27,卒于公元1596
明徽州府歙县人,字维桢。
嘉靖四十四年进士。
授检讨。
万历十一年,累官至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
与首辅申时行善。
曾与言者相攻,时行颇右之。
后为言官所劾,上疏求去,语愤激,以是为士论所不附。
其门生万国钦论申时行,时行之门生给事中任让亦论国庸鄙。
国遂请谕诸生各守职业,勿务攻击。
其疾言者如此。
十九年致仕。
卒谥文穆。
有《文穆公集》。
生卒年:1527-1596
【注】谒景陵:唐宣宗李忱的陵墓,在陕西蒲城县西。这首诗是李商隐于大顺二年(891)冬到泾县任县尉时所作的。 宣宗李忱在位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也有所恢复,社会比较安定,史家称之为“永泰隆洽”(见于《旧唐书·本纪第一》)。诗中所写的就是这一时期的政治情况。 首联:“宣宗黄屋闭青山,十载雍熙想像间。” 这两句说,皇帝乘坐着装饰华丽的车子,从长安出发来到泾县去祭奠宣宗的陵墓。当时正是深秋,山青树红
诗句释义 1. 并马出城隈 - “并马”指的是骑马并行,“出城隈”即从城边出来。这里描绘了一幅人马同游的宁静景象,暗示着一种逃离尘嚣、亲近自然的意境。 2. 苍茫野色开 - “苍茫”形容景色广阔而深远,给人以广阔的视觉感受,“野色开”则表达了自然景色逐渐展现的景象。此句强调了野外景色给人的开阔感和新鲜感。 3. 岩花随地有 - “岩”指山崖或岩石,“花”是这里的植物名
齐山亭 山亭倚空旷,四顾与山齐。 树色交檐密,云光入户低。 长天飞鸟外,归路夕阳西。 目极增惆怅,萧萧征马嘶。 注释: 1. 山亭倚空旷:山亭建在空旷的地方,显得格外清幽。 2. 四顾与山齐:四周望去,与山的景色融为一体。 3. 树色交檐密:树木的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浓密的阴影。 4. 云光入户低:云雾缭绕,仿佛低垂到屋檐之下。 5. 长天飞鸟外:天空辽阔,鸟儿飞翔在无边无际的天空中。 6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诗人借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通过描绘张荆山房的幽静、清寂之境,表现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 首联“一榻深云里,空亭万木疏”,写诗人在山居中闲卧。这两句诗以极其简练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宁静幽雅的山水图画。诗人把“一榻”与“深云里”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的心境是恬淡闲适的。“空亭”二字,则写出了山居环境的清幽,“万木疏”三字,写出了亭子周围树木的稀疏,从而烘托出诗人所处环境之寂静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拟御制劝农诗》。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四民皆天职,嗟农独苦辛。 注释:四种职业(士、农、工、商)都是上天赋予的职责。然而农民却独自承受着辛苦和劳苦。 2. 所以古哲王,巡省及兹辰。 注释:因此古代有睿智的君王,在特定的时间会巡视各地。 3. 箫鼓吹豳诗,训迪良谆谆。 注释:用箫声吹奏豳地的诗歌,来教诲引导百姓,语气诚恳且耐心。 4. 东郊土脉动,好鸟鸣芳春。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杏花春燕应制 - 春天时,燕子飞临杏花盛开的园地,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2. 常随春社至,偏向上林飞 - 春天的时节,燕子经常随着春社(一种传统的农业节日)来到此地,而它们特别偏爱飞往皇家园林——上林苑。 3. 乱掠轻红过,频穿积翠围 - 燕子在春天的空中飞翔,它们掠过花瓣,掠过花朵周围的绿色植被,如同穿过一片片色彩缤纷、层层叠叠的锦绣般美丽。 4. 芹泥堪采掇
谒景陵 - 宣宗黄屋閟青山:宣宗的黄色车驾(象征皇权)紧闭在青山之中,象征着皇帝的威严和神秘。 - 十载雍熙想像间:想象十年来国家繁荣安定的景象。 - 睿藻向来金匮秘:比喻朝廷中的高官显贵,如金匮(指重要的文献或资料库)一样被严密保守,不易为外人所知。 - 宸游长罢玉泉闲:皇帝的出游活动长期停止,皇宫显得空旷而冷清。 - 苍林回合春流断:形容山林苍翠,春天的水流也因冬季而干涸。 -
诗句: 银汉沧浪净碧空,天街一叶下梧桐。 霜前凄切兼砧杵,月里悲凉断塞鸿。 何处羁人惊伏枕,几回中夜感飘蓬。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象和秋声,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及内心的孤独和漂泊之感。首句描绘了夜空的宁静与广阔,为读者营造出一个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次句则用“天街”与“梧桐”两个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落叶飘零的情景,同时也隐喻了诗人自身的孤寂和凄凉。第三句通过描写霜前的声音和月亮中的悲凉景象
这首诗是李白在月夜集余太史宅观白药时所作,全诗如下: 冰姿绰约照人寒,锦席淹留尽客欢。 上苑名花春后得,美人遥夜月中看。 高歌脱帽狂呼酒,半醉移灯数倚阑。 明日还来可乘兴,莫教风露暗摧残。 注释: 1. 冰姿绰约照人寒:形容女子的身姿美丽动人,宛如冰雪般清冷而优雅。 2. 锦席淹留尽客欢:形容宴会上宾客们尽情欢乐,仿佛置身于锦绣般的华美之中。 3. 上苑名花春后得
【注释】 平山蜒蜿遥山里,岸转沙穷翠屏起:指黄河在平山蜿蜒曲折流经远处。回作澄潭玉镜开,一片芙蓉插秋水:形容黄河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出碧空、秋水和芙蓉花的景色。芙蓉:荷花的别称。秋水:秋天的江水。晴空:晴朗的天空。云锦:喻指黄河的波涛。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图画中:像一幅画。壁立千寻势不倚,冲波逆障何其雄:“万仞”是形容极高的山崖,“壁立”就是直立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千寻”指一千里
眭石是明代的诗人。 字金卿,出生于明朝镇江府丹阳。他的文学造诣颇深,尤其是在诗歌方面。他的作品风格细腻而富有情感,能够深刻地描绘出自然景观的美丽与独特魅力。例如,他的《玉兰》和《芍药》两首诗,都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花的美丽与独特魅力
明代诗人张鋐是明诗文家、词曲家,字世文,自号南湖居士。张綖的生平与成就,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具体介绍如下: 1. 个人背景 - 出生地:江苏高邮人。 - 入仕经历:十五岁时进入郡庠,与兄经、纮和从弟绘合称“张氏四龙”。 - 政治仕途:正德八年(1513)举人,八试会试不中,后官至光州知州。 2. 文学贡献 - 诗歌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