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山蜒蜿遥山里,岸转沙穷翠屏起。
回作澄潭玉镜开,一片芙蓉插秋水。
芙蓉秋水照晴空,云锦参差图画中。
壁立千寻势不倚,冲波逆障何其雄。
世间之水总流东,谁当横溃皆天工。
君看万古黄河上,片石孤悬砥柱峰。
【注释】
平山蜒蜿遥山里,岸转沙穷翠屏起:指黄河在平山蜿蜒曲折流经远处。回作澄潭玉镜开,一片芙蓉插秋水:形容黄河如一面明净的镜子,倒映出碧空、秋水和芙蓉花的景色。芙蓉:荷花的别称。秋水:秋天的江水。晴空:晴朗的天空。云锦:喻指黄河的波涛。参差:不整齐的样子。图画中:像一幅画。壁立千寻势不倚,冲波逆障何其雄:“万仞”是形容极高的山崖,“壁立”就是直立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千寻”指一千里,“势不倚”是指山崖直立,没有倾斜的意思。“冲波逆障”是说河水冲击着山石,使它们挡住了去路。何其雄:多么雄伟呀!横溃:即决堤,水流冲破堤坝而泛滥。天工:天然造化。
君看万古黄河上,片石孤悬砥柱峰:“君看”是说请你看吧,“万古”是形容很长的时间。“黄河上”,黄河两岸。“砥柱峰”指的是位于黄河中段的一个巨大岩石,形状似柱,因此得名砥柱。
【赏析】
此诗以写景抒情的方式,赞美了黄河的雄姿与气势。诗的前六句写河中的奇石——回澜石。它屹立于黄河南岸的高山绝壁上,犹如一块巨大的玉石,晶莹剔透,光彩照人。诗人用“回”、“澄”、“插”等动词描写回澜石的形状与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它那如玉般晶莹的色泽和如镜般清澈的质感。后六句则从河中奇石联想到黄河的壮丽景象。诗人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黄河比作一幅精美的图画,描绘出黄河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景象。诗人还通过描写黄河两岸的山峦、天空和云彩来衬托出黄河的壮丽与威武。最后两句则是对黄河历史的回顾与总结。诗人指出,黄河的水总是向东流淌,但它却能像一块巨石般屹立在险峻的山崖之上,展现出无尽的生机与活力。这首诗通过对黄河回澜石的描述和赞颂,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