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是明代诗人。
家传西江草堂,人称西江先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通经学,隐居不仕,教授乡里为生。虽然生活贫困,但转徙无常地,所至,署卖文榜于门,有所值则沽酒而饮。其诗以雄健为长,著有《崇阳集》。
刘常是明代诗人。
家传西江草堂,人称西江先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通经学,隐居不仕,教授乡里为生。虽然生活贫困,但转徙无常地,所至,署卖文榜于门,有所值则沽酒而饮。其诗以雄健为长,著有《崇阳集》。
送郎万里戍边州, 长日相思怕到秋。 愿得郎情如皓月, 清光夜夜照侬愁。 注释分析: - 送郎万里戍边州:描述了丈夫被派遣到遥远的边境城市去服役的情景。这里的“万里”表达了空间的遥远与距离的遥远,而“戍边州”则描绘了丈夫守卫边疆的辛劳。 - 长日相思怕到秋:表达了妻子在丈夫不在身边的漫长日子里,对丈夫的深深思念。这种相思之情随着季节的变换愈发浓烈,尤其是在秋天,因为秋天常常被视为感伤的季节
竹枝词二首其一 杨柳青青江水平,劝郎好学双飞燕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站在瞿塘峡口,看到一对燕子在江面上翩翩起舞,心中涌起一股羡慕之情。她希望情郎能够学习这对燕子,无论遇到怎样的秋风,都能一次次地归来。 诗的前两句“瞿塘峡口燕双飞,把袂相看恨独违”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引出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瞿塘峡口是长江三峡中最为险峻的一段,而燕子双飞的景象则象征着爱情的美好与和谐
注释与赏析: - 绿杨飞絮扑帘轻,百结愁肠夜转生。 - 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绿柳和飘荡的柳絮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扑帘轻"形容风中柳絮轻轻飘落的样子,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百结愁肠夜转生"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如同百结般的愁肠在夜晚被牵动,引发无尽的思绪。 - 斜抱银筝对明月,十三弦里最关情。 - 这里描述了诗人抱着银筝,对着明亮的月亮弹奏的情景
【注释】 题竹:写诗。 满林烟雨绿参差:树林里到处是烟雨笼罩,一片青翠中参差错落。 回首苍梧辇路迷:回头望去,只见那曾经的辇道已消失在烟雾之中,变得模糊不清了。 凤鸟不来人已去:鸾凤之鸟不再飞来,人却已经离去。 湘江空有鹧鸪啼:只有湘江边传来鹧鸪的哀啼声,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别离的诗。前两句通过描绘满林烟雨中的景色,烘托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
明保定府博野人,字祐之,号约庵。 正统十三年进士,改庶士,授编修。 宪宗即位,召撰《英宗实录》,进礼部左侍郎。 成化十一年兼翰林学士,入阁预机务,累迁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 为人精于营私,常受言官攻击。 弘治初,以深受信用,乃数兴大狱,贬斥异己。 后孝宗颇有所觉,乃于弘治五年,讽令致仕。 卒谥文穆。 生卒年
谈悌是明代著名文士,字守安,号明阳,江苏无锡人。 谈悌不仅是一个文学成就显著的诗人,还曾担任过鸿胪寺序班。他的生平和作品都反映了其独特的个性和时代背景。了解这些基本信息后,下面进一步探讨他的诗歌特色及其影响: 1. 生平事迹 - 家庭背景:谈悌出身于书香门第,是著名明朝文士谈恺的弟弟。 - 学术成就:作为县学生,谈悌展现了良好的学识基础和对文学的热爱。 - 官职经历:他不仅在地方上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