曜七,原名顾斗光,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顾斗光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生平与贡献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顾斗光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之一,字曜七,号谔斋,出生于1724年,卒于1786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无锡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顾斗光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翠苕词》便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曜七,原名顾斗光,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顾斗光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生平与贡献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顾斗光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之一,字曜七,号谔斋,出生于1724年,卒于1786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无锡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顾斗光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翠苕词》便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道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诗作,逐句解读,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诗歌中的手法。从“少睡宜眠晚,停舟眺夜阑”可以看出作者夜晚停船远望,可见作者的孤独;从“鸡鸣彭泽县”“月照小孤山”可以看出作者的思念家乡。从“遥知冰署内,坐话客途艰”可以看出作者是在怀念友人。 【答案】 (1)
枯坐萧然浑似醉,夜深犹剔孤檠。 译文:我孤独地坐着,似乎像喝醉了一样,直到深夜还在点亮蜡烛。 注释:枯坐——孤独、冷清的坐着;萧然——寂寞的样子;浑似醉——好像像喝醉了酒;孤檠——指独自点着的灯;寺钟——寺庙里的钟声;愁断续——形容寺庙钟声断断续续;邻笛听分明——清晰地听到远处传来的笛子声。 赏析:诗中描写了诗人夜晚独自坐在黑暗中,点燃蜡烛,似乎在喝酒,又好像在思考什么,直到深夜还在继续思考
【注释】: 忍草庵——即杨筼谷的隐居之所,位于今江西上饶市广丰区。 杨筼谷——名不详,据传为唐代诗人,隐居于忍草庵。 侄颖伯——即杨筼谷之子,名不详。 突兀千崖上——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参差不齐。 欹斜一径寒——指山路曲折蜿蜒,两旁草木丛生,显得幽静而寒冷。 水声喧脚底,山色涌眉端——形容山水相映,声音和色彩交相辉映。 此地不来久,故人相见欢——表达了作者对忍草庵的向往之情以及与故人相聚的喜悦。
坐寄畅园听杨令贻吹箫 万木森初夏,清阴昭令颜。水从山曲折,人与石潺湲。细雨不时洒,斜阳一角殷。不知谁是客,赤壁荡舟还。 注释: 1. 万木森初夏:形容树木茂盛,初夏时节,万物生长的生机盎然。 2. 清阴昭令颜:形容树荫清幽,阳光明亮,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3. 水从山曲折:描述水流绕过山势曲折的自然景观。 4. 人与石潺湲:形容人们在石头上行走的声音和谐悦耳。 5. 细雨不时洒
南柯子 雨抹远山碧,云连夕阳黄。 秋日风光好无双。 未免有情难遣,是离肠。 信隔红墙远,愁怜独夜长。 寻常朝暮相看处。 不道个人去后,便凄凉。 注释: 1. 南柯子:词牌名。又名“江城梅花引”、“西河子”。《花间集》入“小石调”。前后片各四句五仄韵,前后段末两句同用孤雁出群格。2. 雨拭遥山碧:雨洗过远方的山,山的颜色显得更加翠绿。3. 云连夕照黄:云朵连接着傍晚的余晖,使天空呈现出黄色。4.
枯坐萧然浑似醉,夜深犹剔孤檠。 卷帘时见渡河星。 绿杨风少力,红藕露含情。 窗外琤纵敲响竹,草间萤火纵横。 蝶飞不到梦难成。 寺钟愁断续,邻笛听分明
清代诗人顾斗光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生平与贡献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顾斗光是清乾隆年间的著名诗人之一,字曜七,号谔斋,出生于1724年,卒于1786年。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也是无锡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者。顾斗光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卓越的成就,还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他的《翠苕词》便是其诗歌创作的代表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顾珍是清代的诗人。 字天聘,号电紫,生活在清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写景为主,涵盖了春天、咏物、送别、七夕等多种主题,展现了其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粤游草》和《石香词》两书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背景
顾书绅,字子敬,号翼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和作品对于了解清代文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下将从多个维度来介绍这位诗人: 1. 生平简介: - 顾书绅生于清雍正元年(1791年),卒于道光二十九年(1856年)。他的籍贯位于无锡,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 - 他曾任职福建惠安县知县,这从他的名字中的“翼亭”和“子敬”可以窥见一二。他在任上勤政爱民,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