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台州黄岩人,一作天台人,字德元。
元末进士乙科。
学问淹雅,工吟咏,有称于时。
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入方国珍幕,参预谋议,欲借其力以图兴复。
国珍海运输粟于元,实仁本司其事。
国珍败,仁本为明兵所擒,明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有《羽庭集》。
生卒年:?-?
元台州黄岩人,一作天台人,字德元。
元末进士乙科。
学问淹雅,工吟咏,有称于时。
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入方国珍幕,参预谋议,欲借其力以图兴复。
国珍海运输粟于元,实仁本司其事。
国珍败,仁本为明兵所擒,明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有《羽庭集》。
生卒年:?-?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自上海回戴安澜后,又复戴安澜冠的感慨。颔联以“榕阴巷陌春风老”点出江南风光;“荔子楼台宿雨干"写江南景色。颈联“旧游重载酒”与尾联“凭阑”形成对比,突出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和感伤,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之情。尾联用典,意指诗人有才而不得志,怀才不遇,借《天台赋》中之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答案】 注释: ①去岁才从上海还:去年刚刚离开上海回来,这里指回到家乡。
诗句释义: 胶柱难鼓瑟,甚者当解弦。 译文: 用胶粘的琴柱难以弹奏出美妙的音乐,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就应该把它解开。 注释: 胶柱:用胶把琴柱粘住,使琴音不能自由变化。 甚者:严重的情况。 当解弦:应该解开琴弦。 弦:琴弦。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音乐艺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他认为,音乐应该随心而动,不应受到束缚。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比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朝阳有异士,曾造重华庭。 朝阳:指太阳,这里代指贤明的君主。 曾:曾经,表示过去。 造:来到,到达。 重华庭:重华庭,传说中舜帝所建,位于东方。 一鼓南风曲,万物为和平。 一鼓:击鼓,用鼓声召集。 南风曲:南风乐章,古代一种歌颂南方风物的乐章。 和:和谐,和平。 东姬及汉晋,秦楚无馀声。 东姬:指美女东邻姬。汉晋:指汉、晋两朝。 秦楚:指秦国和楚国。馀声:余音,指乐曲结束之后留下的声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名为《野望》。 诗句翻译: - 东山有蕨萁,南山有蕨萁。 - 西山有蕨萁,北山有蕨萁。 - 采采蕨萁,晨露未晞。 - 荆棘离披,筐筥携持。 - 长镵深入土,裋褐寒风吹。 - 采采蕨萁,可以疗饥。 - 以簸以炊,为饧为饴。 - 食少不下咽,食多伤人脾。 - 去年岁歉食无糜,橡栗拾尽民流离。 - 今年岁歉田无稗,蕨萁食尽将安之。 - 美食大官馔,仁心宁汝悲。 -
诗句释义 1 吕秦:这里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秦国。秦国在秦始皇的统治下,国力强盛,统一六国后成为天下霸主。 2. 大柄:指国家的重要权力。 3. 国富兵亦强:国家富裕,军队也强大。 4. 耽耽为虎视:形容秦国的野心勃勃,如同猛虎般盯着目标。 5. 黔首愚莫当:百姓愚昧无知,无法抵抗秦国的强大威胁。 6. 一夫忽作难:指某个人或集团突然发动叛乱。 7. 鹿走中原场:比喻中原地区被混乱和战乱所笼罩。
山抹微云锁凤腰, 御沟流水海鲜桥。 西番杖锡居中阙, 南渡衣冠尽北朝。 九庙山陵孤塔雨, 千年城郭半江潮。 向南古木何人墓, 岳将忠魂黯未消。 诗句翻译与赏析 - 山抹微云:“山抹”形容云彩轻轻覆盖着山峰,“微云”说明云雾不浓,给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感觉。这里的“锁凤腰”则形象地描绘了山形如女子的腰部,被云雾轻柔地包裹,仿佛凤凰的曲线。整个画面既有动态之美,又不失静态之雅。 - 御沟流水海鲜桥
戍妇吟 其二 注释: 1. 戍妇:驻守边疆的妇女。 2. 吟:即“咏”,歌唱,抒发情感。 3. 其二:这是第二首。 译文: 将军的功劳还没有完成,他拿着牛犊来慰劳那些辛苦劳作的士兵们。 将军难道没有家室吗?是他在为妻子诉说丈夫的辛劳,让他们能够理解和支持。 不要为了我这个贱妾而牺牲,宁愿为了将军去死。 我贱妾想要跟随他,但军中已经没有女性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戍妇之歌
这首诗描述了社会动荡、国家危机的严峻局面,并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与人民安宁的渴望。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波颓四海沸,势危天下竞 - 波颓:比喻国家的形势如同破败的船一样摇摇欲坠。 - 四海沸:形容全国上下人心惶惶,如同沸腾的水一般。 - 势危:形势非常危险。 - 天下竞:全国各地都在为了争夺政权而争斗。 大夫拥专城,陪臣干国政 - 大夫:古代指有爵位的贵族或高级官员。 - 拥专城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述言》。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内涵。 首句“桓桓杨将军”,描绘了一位威武雄壮的将军形象。他英勇无畏,气概豪迈。 第二句“落落真英杰”,进一步描绘了这位将军的风采。他不仅勇猛善战,更有超群的气质。 第三句“亹亹却红巾”,表现了将军在战斗中的英勇姿态。他从容不迫地面对敌人,毫不畏惧。 第四句“凛凛持金节”,则描绘了将军手中所持的金节。这象征了他的权威和地位
经营百尺高的楼阁,选择建材必须豫章。 千里万里奔波劳碌,驾马必须有名黄。 你看那樗栎的外形,臃肿笨拙实在不中良。 驽骀只能喂牲口,不可以用来装箱笼。 工程师傅与徒工,取舍应审慎考虑将
元代诗人并非“释月林”,而是另一位著名的诗歌大家——萨都刺。萨都剌,字天锡,号嵩溪,出生于1267年,卒于1324年。他是一位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与杨维桢、张小山并称为“元诗三杰”。 萨都剌的生平经历非常丰富,他在元朝时期曾担任过翰林待制、江南行台御史等职务,后来又回到家乡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众多,风格各异,涵盖了山水田园、爱情婚姻、咏史怀古等多个题材。
邓榆是元代的诗人,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作品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下面详细介绍邓榆的生平、作品风格和文化成就: 1. 基本信息: - 邓榆,字木之,生于元朝时期,其具体生卒年不详。 - 他的生平资料相对匮乏,但已知他是一位活跃于元代的文学家。 2. 诗歌作品: - 《题赵文敏画谢幼舆丘壑图》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的山水画卷,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元台州黄岩人,一作天台人,字德元。 元末进士乙科。 学问淹雅,工吟咏,有称于时。 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 入方国珍幕,参预谋议,欲借其力以图兴复。 国珍海运输粟于元,实仁本司其事。 国珍败,仁本为明兵所擒,明太祖数其罪,鞭背溃烂死。 有《羽庭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