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觉斯,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
东莞人。
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
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
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
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
著有《晚翠居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生卒年:1584-?
李觉斯,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
东莞人。
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
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
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
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
著有《晚翠居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生卒年:1584-?
【注释】 好鸟择高木:好鸟选择高处的树木。 潜鳞避急湍(tuān qián):鱼在水中躲避急流。 人世居处间:人间的住处。 宁不审所安:岂能不审慎自己的安身之处呢? 嗟予陈朽人:嗟,叹词。陈,旧;朽,腐;人,这里指作者自己。腐朽的人。 息影依林峦:休息时依偎在树林山崖之中。形容闲适自得。 言笑虽寡俦(zòu):谈笑也很少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俦,侣。 俯仰聊自宽:低头抬头之间也感到轻松愉快。
《采莲曲》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木兰轻舫荡平沙:木兰轻快的小船在平静的沙地上荡漾,形象地描绘了船儿在水中轻盈的姿态和水面的宁静。 2. 双宿鸳鸯并蒂花:两只鸳鸯像一对恋人一样栖息在一起,它们的花蕊紧挨着,象征着爱情的紧密与美好。 3. 不学浔阳江上女:这些年轻的姑娘们不愿模仿浔阳江上的那些被贩卖为妾的女子,她们不愿意失去尊严和自由。 4.
双烈诗 君不见,枝上花,朱丹并蒂摇丹霞。 又不见,花间月,圆似金盘皎如雪。 一朝风起卷落英,银汉无声月轮缺。 东飞片片西泛泛,蟾光惨淡烟水中。 注释: 1. 君不见:意为“你不曾看见”。 2. 枝上花:指树上的花朵。 3. 朱丹并蒂摇丹霞:形容花朵鲜艳,颜色红润如火。 4. 花间月:指月光从花丛中洒下。 5. 圆似金盘皎如雪:形容月亮明亮,如同金盘一样圆润,洁白无瑕。 6. 一朝风起卷落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寄怀李子木》。 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愿保青松姿 - 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祝愿。青松常被用作坚韧不拔的象征,这里希望对方能保持这样的品格。 2. 为加白石餐 - “白石”可能象征着清贫或简朴的生活方式。这句话意味着在简朴的环境中也能生活得有滋有味。 3. 万事付东流 - “东流”通常用来表示事物的消逝、无常。整句话表达的是对于世事无常的感慨
【释义】: 采莲曲,是一首描写江南春景的诗歌。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和儿时的记忆。诗中提到的“杨柳依依”、“鵁鶄飞处”、"渚莲飘"等词语都富有诗意。 【诗句注释】: 1. 杨柳依依锁六桥——杨柳依依:形容柳树长得很茂盛,枝叶婆娑。六桥:指的是杭州西湖中的六座石桥。 2. 鵁鶄(liú liú)飞处——鷃鷃(liú liú):一种鸟名,这里借指游动的水面。 3. 子家生长——子家
【注释】 秀色:山的秀丽景色。 齐鲁:春秋时,齐、鲁两国分治,故以山东一带为齐,以河南一带为鲁,合称为齐鲁。 高峰:指峄山。 岱宗:泰山的别称。 秦碑:秦始皇在泰山上立石刻颂扬功德。 白云封:指泰山云雾缭绕,峰巅若隐若现,如同封住了山峰,难以攀登。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古怀贤之作,作者通过描写峄山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崇高的历史文化地位,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景仰和怀念之情。 首句“秀色分齐鲁”
【诗句释义】 息影久闭关,烟景隔城市。 山色不到门,鸟音少入耳。 兹来扣禅扉,风物何清美。 林深暑气薄,百卉献朱紫。 荷香扑面来,鸟语奏宫徵。 泠泠清磬声,袅袅茶烟起。 山僧智慧人,大阐宗门旨。 法华自庄严,指授皆正始。 啜我以新茗,复茹以芳芷。 相对共清言,行行聊且止。 兴尽复弹棋,形神俱豁尔。 笑玩世间人,那能不禅喜。 【译文】 长久隐居于山林之中,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烟雾缭绕
诗句释义:愿作山前松柏枝,双双墓道长相守。 译文:我愿成为山前的松柏,与你共同守护我们的墓地,永不分离。 注释:松柏,常绿乔木,象征坚定与忠诚。墓道,指墓地的通道。 赏析:弘历在此诗中表达了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和对生死相随的执着追求。他以松柏为比,寓意自己愿意成为对方的守护者,一同守候在墓道,即使生死相隔,也不改初心。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深眷恋和无尽的思念
【注释】 佣人:雇工。岂为稻粱谋:难道是为了稻粱之谋(谋生之道)。翰墨俦:指书信或文稿。半札:书信的一半。题残烟渚月:指书信上留有残迹的月亮。几行书破碧天秋:指书信上有几行字写在秋天的蓝天中。征人信:寄给出征的人的信。少妇愁:妻子的忧愁。斯文:这里泛指书信。五云:指天上五彩祥云。《史记·封禅书》:“五帝得宝,各以一件,秦皇汉武获宝于雍,五星聚东井,五色毕具,故号曰‘德配天地’。”任悠悠
注释: 偶步郊外僧舍:偶然漫步到城外僧舍。 野径云深杖屡幽:野外的小路上,云雾缭绕,显得幽静。 竹风松影共悠悠:竹子和松树的影子相互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觉。 偶来分得禅家榻:偶尔来到僧人的住所,分得了一张禅家榻(即和尚打坐时用的垫子)。 静看西山一片秋:静静地看着西山的景色,仿佛看到了秋天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景色画卷。诗人在郊外漫步,发现一条幽深的小路
吴允贞是明代杰出的诗人,字天祐,南海人。他在明朝弘治十五年(1502年)进士及第。 吴允贞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在《清道光广东通志》中有所记载,他在仕途上也有过一些重要的职位经历。他曾历任户部郎中、永州府知府,以及广西参政等职。虽然具体的仕途经历已经模糊,但他在任职期间的政绩与文化贡献仍为人所熟知
吴履是明代的诗人,字德基,浙江兰溪人。 吴履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更是一位通晓《春秋》诸史的学者。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淡雅,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映社会现实见长,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李觉斯,字伯铎,晚号龙水老人。 东莞人。 明熹宗天启五年(一六二五)进士,官至刑部尚书。 时朝廷持法峻,稍不中旨,辄得重谴。 礼臣黄道周以抗论时事,触上怒,论死。 觉斯上疏力争,得严旨削藉。 归筑东郭洞天,为娱亲计。 著有《晚翠居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五有传。 生卒年:1584-
沈自炳,号闻华,是明朝著名的诗人。 沈自炳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他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02年),字君晦,号闻华,为沈珫五子。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而且因其学识丰富和文词精湛而在复社中享有较高的声誉,被誉为该社的“眉目”。 崇祯二年(1629年),沈自炳与其弟沈自駧一同加入了复社。这个团体在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聚集了许多文人雅士,共同讨论国事,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