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莫与齐字元慎,号苍屏。
莫与齐出生于1560年的广东广州府连州。他自幼勤奋学习,博闻强记,并在20岁便中了秀才。在科举考试中,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中亚元以及天启二年(1622年)殿试钦点第九名进士,时年六十三岁。
明代诗人莫与齐字元慎,号苍屏。
莫与齐出生于1560年的广东广州府连州。他自幼勤奋学习,博闻强记,并在20岁便中了秀才。在科举考试中,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中亚元以及天启二年(1622年)殿试钦点第九名进士,时年六十三岁。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早晨看到的峡东的景色,包括水流、明月、寒潭等。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楞伽晓月 (Leng Jie Xiao Yue):楞伽,可能是地名,也可能是诗歌中的某个象征元素。晓月,指早晨的月亮,通常象征着新的开始或者希望。 2. 峡东流正驶(峡东流,峡是山的意思,向东流指的是江水向东流动。) 3. 安得此停泓(安得此,意思是“怎么得到”或“哪里可以找到”,停泓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静福寒林 静福是指一种宁静祥和的境界,寒林则形容林中的树木在寒冷中依然挺立不倒,表现出坚韧的品质。 入林鹤氅披,正可敌凛冽。 进入树林,身上的鹤氅就像披风一般披在身上,正好可以抵挡严寒的侵袭。这里的“鹤氅”指的是用鹤毛制成的衣物,象征着高贵或者纯洁,而“凛冽”则是形容冷风刺骨的感觉。 最爱道旁松,后雕显奇节。 最喜欢道旁的松树
【注释】 花朝州:指滁州。燕喜亭:在滁州西南,为唐刺史李邕所建。李邕曾任北海太守(花朝)时,曾在此亭宴集文人学士讲论文学和命理之学。 鹿鸣赋:指韩愈的《师说》,此赋为韩愈在滁州所作。 犊车:《礼记·曲礼上》云:“君日出而视之,退适路寝听政;有虞氏牛车曰 騑”。后因称天子的车驾为“犊车”。 元论:指孔子。 缁衣:缁,黑色;衣,古代的一种衣服,用黑丝做经线,白丝做纬线的叫缁衣。这里借指文章。
【诗句解释】 1. 花朝州大夫李公集诸生于燕喜亭论学寻命:在花朝时节,州中的大夫李公将聚集众人于燕喜亭谈论学问、寻找命运。 2. 童子歌鹿鸣赋二首:这是一首关于鹿鸣的诗,共有两首。 3. 春光刚半正花辰,拂幰啼莺夹路新:春天已经过了一半,正是花开的季节,路上莺声啼叫,十分悦耳。 4. 风物恍逢修禊日:这里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色,仿佛回到了古代的修禊节(即今天的清明节)。 5. 衣冠犹愧食萍宾
【注释】 出郭:走出城门外。恣:尽情。吟眺:指吟咏眺望,即游览、观赏。仓庚:即黄莺。文波:文曲星,这里代指文才高超的人。石径:石头铺成的小道。茑萝:即菟丝子,一种攀援植物,古人常用来比喻依附别人。逶逦(wéi lǐ):曲折延伸。飞甍(méng):高大的屋顶。矗(chù)虹霓:直上云霄。翠霭(ǎi):青绿色雾气,形容山色。中祀三先生:在祠庙内祭祀三位先生。朱邸:朱门,指富贵人家的门第
【注】范州:唐代范阳,今北京一带。 译文:炎炎热气要去哪里,北山停下车休息一会。 敞开衣襟寻找岩洞和山峰,清凉的风吹过树阴。 闲亭列翠微,雕檐高揭起。 石笋嵌虚空,清泚透岩窟。 入眼画图开,惬心尘嚣绝。 有美范使君,风期最超越。 传觞狎潺湲,飞步忘突兀。 娓娓理清言,不觉渌尊竭。 薄暮共夷犹,班荆待明月。 赏析:诗题中的“北山”,在范阳西北三十里处。范阳,唐时为范州。诗人陪同范州知州在北山憩息
炎歊欲何之,北山暂停軏。 披襟觅岩岫,凉飔扇林樾。 闲亭列翠微,雕甍悉高揭。 石笋嵌虚空,清泚透岩窟。 入眼画图开,惬心尘嚣绝。 有美范使君,风期最超越。 传觞狎潺湲,飞步忘突兀。 娓娓理清言,不觉渌尊竭。 薄暮共夷犹,班荆待明月
出郭恣吟眺,蹑屐北山阿。 芳树鸣仓庚,曲池扬文波。 石径合苔藓,春风吹茑萝。 逶逦大道傍,新祠郁嵯峨。 飞甍矗虹霓,翠霭四壁多。 中祀三先生,名德永不磨。 缅怀朱邸客,曾此驻鸣珂。 两楹揭丽藻,高榜挥银戈。 贱子陪后乘,握手同婆娑。 班荆泛羽觞,不嫌醉颜酡。 襜帷日以隔,邈若山与河。 因风寄长臆,伸纸难缕覼
陈玄胤是明代的诗人,字亨仲,侯官人,生于约公元1404年前后。他是一位与林鸿等人同称的闽中十才子之一。 陈玄胤的诗作在明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独特,深受后世赞誉。他的代表作包括《过马姬湘兰废居》、《零雨残云春梦断》等。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艺术成就,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明代诗人莫与齐字元慎,号苍屏。 莫与齐出生于1560年的广东广州府连州。他自幼勤奋学习,博闻强记,并在20岁便中了秀才。在科举考试中,他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先后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乡试中亚元以及天启二年(1622年)殿试钦点第九名进士,时年六十三岁
陈士章是明代的诗人,字文昭,东莞人。 陈士章是明季贵州普安州(今属安顺)的著名诗人。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并不广为人知,但他的作品却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据史料记载,陈士章幼时为普安州举人,后来考中举人、进士,并且对养父母尽孝、对兄弟尽责后,才恢复了自己的本姓。他在贵州成长并创作了大量诗歌,这些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