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吉,原名苏祐,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92,卒于公元1571
明山东濮州人,字允吉,一字舜泽,号谷原。
嘉靖五年进士。
知吴县,改束鹿,皆有惠政。
以广东道御史按宣、大,授计平大同乱军。
迁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守边有功。
进兵部尚书,坐事削籍归,旋复职,致仕卒。
喜为诗,文词骈丽,诗格粗豪奔放。
有《逌旃琐语》、《谷原文草》、《谷原集》。
生卒年:1492-1571
允吉,原名苏祐,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92,卒于公元1571
明山东濮州人,字允吉,一字舜泽,号谷原。
嘉靖五年进士。
知吴县,改束鹿,皆有惠政。
以广东道御史按宣、大,授计平大同乱军。
迁兵部侍郎兼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守边有功。
进兵部尚书,坐事削籍归,旋复职,致仕卒。
喜为诗,文词骈丽,诗格粗豪奔放。
有《逌旃琐语》、《谷原文草》、《谷原集》。
生卒年:1492-1571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考核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思想情感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晓渡汾水将赴晋祠告成箫鼓渡方舟,旌旗夹岸浮。 山明汾曲晓,云白晋祠秋。 桐叶飘宫井,蘋花荐酒瓯。 愿言崇报祀,不是重遨游。 注释: - 箫鼓渡方舟:用箫和鼓声引领着船只,渡河而去。方舟,古代一种大型木船。 - 旌旗夹岸浮:旗帜在两岸飘扬。旌旗,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或装饰的旗帜。 - 山明汾曲晓:山上的景色在清晨显得明亮,汾河的曲流在晨曦中清晰可见。汾曲,指汾河弯曲的地方。 - 云白晋祠秋
【注释】署:官署。即事:眼前所见之事。越罗衣:一种细薄的丝织品,古代妇女常穿这种衣服。绿昼:指初夏时节的白天。清阴:凉爽宜人的树荫。吏人:官府中的人。仙曹:仙宫,这里指官场。 【赏析】 这是一首反映官场生活的诗。诗人在署中,日见春长,于是便试穿了那件轻薄的丝织品(越罗衣)来欣赏初夏的美好景色。“初试”二字点出了季节和时间,也写出了诗人的心情。初夏天气温暖,阳光明媚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细草青青尚冻痕” - 词语释义: - “细草”指的是细小而稀疏的草。 - “青青”表示草的颜色是鲜亮的绿色。 - “尚冻痕”暗示着草虽然看起来翠绿,但因冬天的低温而留下了冻土的痕迹。 - 译文: - 小草依然保持着青翠的颜色,但因为经历了冬季的严寒,它们似乎带着一丝被霜雪摧残后的冷清。 - 注释: - “青青”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但“尚冻痕”透露出冬日的寒意
渡鄱湖 气转衡庐润,波涵翼轸摇。 三江同贡赋,九派异风潮。 似接秦皇岛,应连汉武桥。 石华如可拾,乘月坐吹箫。 注释: - 气转衡庐润,波涵翼轸摇:形容天气的变化,如同天地间的气息在转动,水波荡漾着如同翼轸一样摇曳。 - 三江同贡赋,九派异风潮:指的是长江、黄河、淮河等多条河流的河水都流入鄱阳湖,而九个支流的水流向各异,形成了不同的水流和风向。 - 似接秦皇岛,应连汉武桥:想象着与秦皇岛相连
《拟古宫词(其四)》是诗人苏祐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如下: 霜叶飘红覆紫苔, 懒缄幽怨向人开。 御沟水去曾相谢, 流到人间竟不回。 接下来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 词语释义: - 霜叶飘红覆紫苔:“霜叶飘红”描述深秋时节枫叶被霜染成红色的景象;“覆紫苔”则是指枫叶覆盖在紫色的苔藓之上,形成了一幅秋天的美景图。 - 懒缄幽怨向人开:“懒缄”指的是懒得关闭
拟古宫词一百首其一 水殿凉生独不眠,风来忽漫凤笙传。 寻常门月娟娟夜,似向今宵分外圆。 赏析: 蜀成王在明代创作了一首七言绝句“拟古宫词一百首其一”,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宫女在清凉的夜晚中独守空房,无法入睡的场景,以及她听到风吹过宫殿时,忽然间传来的凤笙声。诗中通过“水殿凉生”和“寻常门月娟娟夜,似向今宵分外圆”两句,表达了宫女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实寂寞生活的感叹。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元好问的作品,描绘了元夕夜景和赏花观灯的热闹场景。下面是逐句翻译以及注释: 1. 元夕阴阴雪忽飘,春寒酒兴夜偏饶。 译文:正月十五日夜晚,阴云密布,突然飘起了雪花,春天的寒冷使得饮酒的人兴致更加浓厚。 注释:元夕,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阴阴雪,形容天空中雪花飘落的样子;春寒,指天气的寒冷;酒兴,饮酒时的兴致;夜偏饶,夜晚格外地让人感到愉快。 2. 穿帘绕砌浑无赖,临水回灯迥自消
注释: 春阴台馆阴沉沉,微热的空气中夹杂着春天的气息。一天风雨送走了春天,春归。 梁间紫燕还在私语,树上黄莺却暂时飞去。 池水牵引着芳草的梦,山中人本就有芰荷衣。 东风好为留情在,不要让美好的时光白白流逝。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春天的感慨。首句“台馆阴阴暄气微”,描绘了台馆内阴暗潮湿、温度适中的景象。第二句“一天风雨送春归”则描绘了春雨过后,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画面。第三句“梁间紫燕犹私语”
夜雨空阶静自鸣,梦回枕上太分明。 萧萧几片芭蕉叶,故起秋声满凤城。 译文: 夜晚的细雨轻轻洒在空无一人的台阶上,发出阵阵声响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我躺在床上,思绪万千,梦中回到了故乡,醒来却发现只有灯花在静静垂落,一盘残棋还未收拾。 注释: 1. 夜雨:晚上下的雨,通常指雨点轻细而连续。 2. 空阶:没有其他人走动的台阶,表示寂静无声。 3. 萧萧:形容雨声细微而有节奏。 4. 几片芭蕉叶
储懋端并非现代诗人,而是明代的诗人。他是明末清初人,字孔规,号象岩,生于1582年,卒于1677年。储懋端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词曲创作上,他自制的词曲工丽,音律得绝传。其诗词作品《听秋声馆词话》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词。 储懋端的诗和词在风格上呈现出多样性。他的诗作涵盖了春天、写景、咏物、写人、秋天、山水、婉约、送别、爱情、思乡、离别、哲理、边塞、友情、闺怨、梅花、七夕、怀古
钟维诚是明代的诗人。 字纯卿,出生于番禺,是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的解元。他的文学成就虽然不详,但他在明代诗歌史上留下了独特的一笔。钟维则不仅是一个诗人,他的名字还出现在了《全粤诗》等古代诗歌集中,显示了他的文学地位和贡献
钟崇道,字少钦,是明代的一位诗人,其诗文作品收录于《菉猗集》中。钟崇道出生于东莞,在明神宗万历二十八年(一六〇〇年)举人出身,随后初授崖州学正,并历仕雅州知州等职。他不仅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而且有志于仕途,但最终因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钟崇道的诗歌题材广泛,涵盖了对故乡的怀念、对历史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经历的描述。例如,他的诗句“曾割鸿沟分汉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