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鼓渡方舟,旌旗夹岸浮。
山明汾曲晓,云白晋祠秋。
桐叶飘宫井,蘋花荐酒瓯。
愿言崇报祀,不是重遨游。

晓渡汾水将赴晋祠告成箫鼓渡方舟,旌旗夹岸浮。

山明汾曲晓,云白晋祠秋。

桐叶飘宫井,蘋花荐酒瓯。

愿言崇报祀,不是重遨游。

注释:

  • 箫鼓渡方舟:用箫和鼓声引领着船只,渡河而去。方舟,古代一种大型木船。
  • 旌旗夹岸浮:旗帜在两岸飘扬。旌旗,古代战争中用来指挥或装饰的旗帜。
  • 山明汾曲晓:山上的景色在清晨显得明亮,汾河的曲流在晨曦中清晰可见。汾曲,指汾河弯曲的地方。
  • 云白晋祠秋:天空中的云彩如雪一般洁白,晋祠在秋季的景象中显得格外清丽。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的一座古建筑群,是供奉晋国诸神的祠堂。
  • 桐叶飘宫井:桐树叶随风飘散,落在了宫中井旁。桐叶,即梧桐树的叶子,这里比喻飘落的树叶。
  • 蘋花荐酒瓯:蘋花(野菜花)被采摘下来,放在酒杯里。蘋花,一种生长在水中或岸边的野菜花。这里的蘋花可能是用来点缀酒肴的。
  • 愿言崇报祀,不是重遨游:我希望能够虔诚地祭祀神灵,不是为了再次游玩。崇报祀,意为虔诚地祭祀神灵。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准备渡过汾水前往晋祠进行告成的场景。诗中通过描绘箫鼓、旌旗等元素,展现了渡河前的热闹气氛和庄严的氛围。同时,诗人通过对山明、云白等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对美好自然景色的赞美。最后,诗人以“愿言崇报祀”作为结尾,表达了自己虔诚祭祀神灵的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体现了古代文人的文采,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