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权,原名魏允中,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44,卒于公元1585
明大名府南乐人,字懋权。
魏允贞弟。
与无锡顾宪成、漳浦刘廷兰均乡试第一,又同举万历八年进士,时称“庚辰三解元”。
授太常博士,擢吏部稽勋主事,调考功。
在官砥砺名节,对执政多所纠弹。
未几卒。
有《魏仲子集》。
生卒年:1544-1585
懋权,原名魏允中,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44,卒于公元1585
明大名府南乐人,字懋权。
魏允贞弟。
与无锡顾宪成、漳浦刘廷兰均乡试第一,又同举万历八年进士,时称“庚辰三解元”。
授太常博士,擢吏部稽勋主事,调考功。
在官砥砺名节,对执政多所纠弹。
未几卒。
有《魏仲子集》。
生卒年:1544-1585
过巩昌太守许公邀饮城东楼 行役与旧游深情怀念 1. 何不嗟叹远行生涯?终然眷恋故地游踪。 2. 天涯相对举杯畅饮,日暮更登高楼共赏。 3. 冷露先秋已自清寒,山绕郭中幽静深远。 4. 离别几时?白头已满故人面庞。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与友人在城东楼饮酒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的思念之情。首句“岂不嗟行役”直接点明主题,诗人感叹自己的旅行生涯,流露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接下来的几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胡少陵之建康:胡少陵,即杜甫,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建康,今南京,古称金陵。“相逢知何处”,意谓不知与友人何时何地相会。“相送复长安”,意谓朋友送别时,我再次被送回长安。两句写诗人在长安与友人告别的情景。 匹马云中去,孤帆天际看。“去”是动词的使动
【注释】 洛阳:指东都,即河南。洛阳在今河南洛阳市。 九曲:形容江水弯曲曲折的样子。 吴门骢马:指古代骏马名骢。“吴门”为地名,在今江苏苏州一带。 锦字:织成有花纹的锦缎做成的信,多用来表示男女之间的情意。八行:指书信的格式。每行八个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通过送别友人康裕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美好祝愿。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望山怀张仲友山人 宿约杳不遂,栖栖东岱麓。 官舍钥重门,一月成幽独。 日出步小园,日暮空斋宿。 永言怀故人,漳流结茅屋。 昔别树无花,绿阴生夏木。 君常儿女婴,余且浮名逐。 举头望名山,怅然伤尘目。 出处决何时,早欲脱羁束。 却向此山游,逍遥双白鹿。 注释: 宿约杳不遂,栖栖东岱麓。 官舍钥重门,一月成幽独。 日出步小园,日暮空斋宿。 永言怀故人,漳流结茅屋。 昔别树无花,绿阴生夏木。
诗句输出:平陵萧瑟不胜情,落日登楼郁思生。 译文:平陵地区秋意浓重,我的心情无法平静,看着夕阳西下,我在楼中沉思。 注释:平陵(今河北保定易县),这里指代诗人所在地,秋天的景色使人感到萧索和凄凉;不胜情:无法抑制的情感;登楼:登上高楼。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平陵秋季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落日时分,面对萧瑟景象而产生的深沉思念之情。诗中的“平陵萧瑟不胜情”一句,生动地勾勒出了平陵地区的秋冬景色
华教夫归无锡便问嵇泰峰先生 华教,即华氏宗族,这里指华宗。夫,丈夫。无锡,今江苏无锡,古称梁州或吴兴郡。嵇泰峰,人名。 长安有知己,问子何为还: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有个知己朋友,你为何要回到无锡来呢?知己:意指知音、朋友。 不奈思乡泪,犹多恋别颜:无法忍受思念家乡的眼泪,仍然留恋着分别时的容颜。不奈,意为无法忍受。恋:依恋。颜:容颜。 浮云连冀阙,芳草遍吴山:天上的白云与皇宫相连
【注释】 凉风吹客帆:秋风拂面,吹动船帆。 落日过湖南:落日西下,穿过湖南(指长江中游一带)。 握手空相送:挥手告别,彼此不能相见,徒增思念之苦。 片云萦楚岫:片云飘浮在楚地的山峦间。 一叶下江潭:一片树叶漂落在江中。 何地偏相忆:哪里(哪个地方)让我格外想念? 朱家酒夜酣:朱家(地名,即朱公)的酒馆里,酒正喝得畅快淋漓。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赴黄州途中所作的。诗中写自己即将离开黄州
徐明府邀饮百泉池 独下山头寺,双过水面亭。 浅沙依鹭白,澄景入峰青。 点烛回残日,移舟带晓星。 古台清啸寂,未与世人听。 译文: 我独自下山头寺,走过水面的亭子。 沙滩上依偎着白鹭,清澈的景色映入山峰之间。 点燃蜡烛照亮了落日,划船带着早晨的星星。 古老的石台上,发出清冷而悠远的呼啸声,仿佛是它自己发出的,没有与世人分享。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象
【译文】 节令是重阳,景色很美丽,秋天的风光别致。小吏回到了小径上,清风和阳光轻轻吹拂着稀疏树木。拄杖走过,脚下的苔藓因走动而湿润,筵席打开,树荫拂动。朋友来了很多,座位上都戴着冠簪。漫说白袍送行,还自矜彩笔吟诗。竹叶烟生窈窕,花露滴在萧森。清缓地驾着幽人的小舟,凉意披在傲吏的襟上。曲终云总被遏止,樽改月频频下沉。人世间遥远地连结古时,风流韵事妙得很,属于今天。醉后手拈着菊花蕊,心情凄恻。
诗句释义 舍弟东视海上诸郡余西归舍弟东视,指舍弟向东看(表示思念)。海上诸郡,指的是位于海边的几座城市和乡镇。余西归,我独自往西走。 共被复今夕,分携在明朝 今天晚上我们共同度过了夜晚,明天一早就将各自分开。共被复今夕,晚上一起度过。分携在明朝,明天分别离开。 子车向北海,我马投西郊 子车向北海,子车是舍弟的名字,他正往北行,去往北海方向。我马投西郊,我打算向西郊出发。 疾尘荡山郭
韩如炎是明代的诗人。 字闰季,号博罗,是明朝末年的一位有志之士。他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五年(1642年),卒于清初。韩如炎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作中既有豪放激昂、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又有深沉内敛、细腻温婉的阴柔之美,展现了明代诗歌的多样面貌
谢应运是明代的诗人,字开崧,号青莲。他是新安人,在明代天启七年(1627年)贡生,并在官位上达到了重庆府教授。 以下是对谢应运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谢应运出生于新安,即现在的浙江省新昌县一带,这是一个历史上文学艺术繁荣的地区。他的一生虽然不算显赫,但通过其诗作,人们能够窥见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 2. 诗歌风格: - 根据现有的文献记录和部分现存的诗歌作品来看
黎崇敕,字铭之,后改名崇勋,字纶阁。 番禺人。 明神宗万历十九年(一五九一)举人。 有经济才,会征钦州瑶,中丞戴耀署崇敕赞画军务,甚器重之。 然性亢爽,不乐下人,为忌者所中,几不免。 归筑文水居读书以终。 有《文水居集》。 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四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七五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