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敩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龚敩(生卒年不详)是明代铅山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龚敩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龚敩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龚敩(生卒年不详)是明代铅山人,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高峰,而且在思想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对龚敩及其作品的详细介绍,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艺术特点和文化背景。
瑞洪夜泊 三月江南雨满湖,鱼吹花浪鸟相呼。 疏灯照水夜明灭,远树入云山有无。 泽国田硗人薙草,酒船风静客摴蒱。 柳阴不见垂纶者,却道烟波是畏途。 注释: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通常指的是农历三月。 江南:这里指中国江南地区,特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雨满湖:雨水使湖泊充满了水。 鱼吹花浪:鱼儿在水中游动时带动水面泛起波浪。 鸟相呼:鸟儿在空中飞翔时互相呼唤和呼应。 疏灯照水夜明灭
滕王阁 高阁凌空岁月徂,王生文字已模糊。 黄麻莫为青蚨赐,彩笔能将粉蝶图。 泽国波涛仙岛迥,重城烟雨蜃楼孤。 游人不识兴亡恨,惟解临风倒玉壶。 注释: 1. 高阁凌空岁月徂:指滕王阁高耸入云,岁月流逝。徂,逝去。 2. 王生文字已模糊:指王勃的文字已经变得难以辨认了。王勃是唐代著名诗人,但因为英年早逝,他的一些作品并未完全保留下来。 3. 黄麻莫为青蚨赐:黄麻,泛指公文或书信。青蚨,一种昆虫
注释: - 春日登临川青云亭故址 - 青云亭子有遗基,晓踏春阳信马蹄。 - 十载干戈愁里见,百年歌舞梦中迷。 - 雪消华盖三峰出,云卷金台五石齐。 - 风物不因城市改,酒酣归路欲鸡栖。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描绘诗人在春日登高望远、感叹时光流逝的抒情佳作。 首联“青云亭子有遗基,晓踏春阳信马蹄。”诗人首先提及了青云亭的遗址,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怀念之情。接着通过描绘清晨踏春的景象
蟂矶庙 姑熟江头浦溆回,云岑烟岛翠崔嵬。楼穿蜃气波心出,山带鳌宫海上来。石见早知潮水落,风生远见客舟开。天教迥隔江淮壤,不著游丝点绿苔。 注释: 蟂矶庙:指在姑熟县附近的一座庙宇。蟂,古代一种轻便的船。矶,小礁石,多用于船只停靠。庙,供奉神佛的地方。 姑熟江头浦溆回:姑孰(今安徽省芜湖市)的江头和岸边的沼泽地带。浦溆,指水边的小水道或河流。回,弯曲的样子。 云岑烟岛翠崔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之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第一句 “剩水残山自古今。” - 关键词: 剩水、残山 - 注释: “剩水”和“残山”通常用来形容景色凄凉或衰败的景象,这里可能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景物的感慨或某种情感状态。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山水依旧,岁月流转的场景,可能暗喻着时间对人的影响,无论是美好的记忆还是悲伤的经历,都是历史的一部分。 第二句 “美名何必直千金。”
三山矶 三山矶,位于中国浙江省舟山群岛中部的一个小岛上,是观赏海上风光和进行海上活动的重要地点。这首诗就是诗人站在三山矶上,面对茫茫大海和苍茫景色,所发出的感叹。 1. 直上与云齐:形容三山的高度非常高,几乎与云层平齐。这是对三山矶地理位置的形象描绘,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 2. 海色苍茫楚水西:描述了三山矶所在的海域的颜色和方位。这里的“海色苍茫”形容海面广阔,色彩昏暗
芗溪道中 不因行役爱追游,处处长亭得少休。 官道行人看虎迹,野塘稚子拾鸡头。 青山已是三年别,华发堪为两鬓羞。 溪上梅花仍有约,莫将归梦付淹留。 注释: 不因行役爱追游,处处长亭得少休。 不因为旅途奔波而喜爱游玩,在处(停留)亭里能得到片刻休息。 官道行人看虎迹,野塘稚子拾鸡头。 官员们行走的官道上看到老虎的足迹,田野里的小孩捡到鸡头。 青山已是三年别,华发堪为两鬓羞。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八月十六夜泊邬子寨示祝权:这是一句诗的标题,表明这是一首诗作,主题是描述夜晚在邬子寨停留的情景。 - 邬子岩前江雾开: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邬子岩附近的江面开始出现雾气。 - 瑞州河口北风回:继续描绘夜晚的景色,瑞州的河口地区,北风开始吹起。 - 南山一点青螺小:描述了南山上的一点青绿色,形状像小螺,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鄱水千群白雁来:描绘了鄱水边上
【诗句释义】:十年后,重游弋阳的江溪,野店山桥处处迷路。乌鹊攒枝惊虎啸,猕猴曾过学猿啼。 【注释】:十年重过弋阳溪,弋阳在江西,与睦州相邻。 野店山桥处处迷,弋阳是山区,有很多山间小路和桥梁。 【译文】:十年后,我再次来到弋阳江边。山间的小路和桥梁到处都是让人感到迷茫的地方。 乌鹊攒枝惊虎啸,猕猴曾过学猿啼。 【注释】:乌鹊(wū què)是鸟类名,指乌鸦。 攒(cùn)枝,聚集在一起。 惊虎啸
弋阳道中 偶乘小蹇度山阿,记得当年旧所过。 云护早霜晴不稳,路穿阴嶂湿还多。 野人生计浑全薄,行客乡音一半讹。 满眼黄蒿能几辟,边头何苦用干戈。 注释: 1. 偶乘小蹇度山阿:偶然乘坐小车穿过山腰。 2. 记得当年旧所过:还记得曾经走过的地方。 3. 云护早霜晴不稳:云雾缭绕的早晨霜气让晴朗的天空也显得不稳定。 4. 路穿阴嶂湿还多:道路穿过阴暗的山峰,湿气更加浓厚。 5. 野人生计浑全薄
罗耀正是明代的诗人,字子开,是明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 罗耀正的生平和成就在明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词全集收录了一首五绝《宿海曙楼有悼》,其中展现了他深邃的审美情趣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湘帘下的情景,空阶上的雨刚刚停歇,掩泪回忆着曾经的爱人,不敢直视新月,流露出深深的哀愁与思念。这种情感表达不仅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普遍情绪,也彰显了他个人的艺术风格
明代诗人释古汝,字似石,出生于琼山(今属海南),十岁时便已入缁。他于明桂王永历十三年(1659年)登具,其生平和诗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在文学上,释古汝的作品集被收录在《全粤诗》中,这显示了他作为诗人的才艺及其作品的重要性。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还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刻思考。例如,他在《绕丹霞山》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