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熟江头浦溆回,云岑烟岛翠崔嵬。
楼穿蜃气波心出,山戴鳌宫海上来。
石见早知潮水落,风生远见客舟开。
天教迥隔江淮壤,不著游丝点绿苔。
蟂矶庙
姑熟江头浦溆回,云岑烟岛翠崔嵬。楼穿蜃气波心出,山带鳌宫海上来。石见早知潮水落,风生远见客舟开。天教迥隔江淮壤,不著游丝点绿苔。
注释:
蟂矶庙:指在姑熟县附近的一座庙宇。蟂,古代一种轻便的船。矶,小礁石,多用于船只停靠。庙,供奉神佛的地方。
姑熟江头浦溆回:姑孰(今安徽省芜湖市)的江头和岸边的沼泽地带。浦溆,指水边的小水道或河流。回,弯曲的样子。
云岑烟岛翠崔嵬:高耸入云的山峰和云雾笼罩的岛屿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岑,高大、险峻的山峰。烟岛,指云雾弥漫中的岛屿。崔嵬,形容高大雄伟。
楼穿蜃气波心出,山带鳌宫海上来:楼阁穿过了海中升腾起的蜃气,仿佛是从海浪之中冒出来一般;山顶上仿佛有宫殿一样的东西,是海中的巨大生物(如大鳌等)居住的地方。楼,指寺庙中的楼阁。穿,通过。蜃气,传说中的海市蜃楼现象,即光线折射产生的影子和幻景。波心,波浪的中心。这里是比喻,说楼阁仿佛从海浪之中冒出来。带,连接。鳌宫,大鳌的宫殿,传说是大鳌的居所或活动场所。这里是比喻,说山顶上的建筑仿佛是大海中的巨大生物居住的地方。
石见早知潮水落,风生远见客舟开:岩石露出水面时,就知道潮水已经退去;远处传来风声,可以看见客人的船只正在启航。这里以“见”字为关键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敏锐感受力。
天教迥隔江淮壤,不著游丝点绿苔:天空故意将它们远远地分隔开来,让它们之间没有相连的地方。不著,不沾附、不相连的意思。游丝,飘荡在空中的蜘蛛网状物。点,附着。绿苔,生长着绿色苔藓的小石头或者石头下面的土质部分。这里是说,这些地方被天空故意隔离开,使得它们之间没有相连的地方,也就不能沾染尘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姑熟江头浦溆的景象,以及站在山上俯瞰江水的感受。诗人用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山峦、楼阁、云雾、海水等景观,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首句“姑熟江头浦溆回”,描述了江头和岸边的沼泽地带的景象。这里的“回”,可以理解为弯曲、曲折之意,也可以理解为水流的回绕和汇聚之处。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了一个宁静、美丽的环境氛围。
诗人转向了对山峰和云雾的描述:“云岑烟岛翠崔嵬。”这里,“云岑”和“烟岛”分别指代高耸入云的山峰和云雾笼罩的岛屿。“翠崔嵬”则形容这些山峰郁郁葱葱,青翠欲滴。这句诗通过描绘高山和云雾,展现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
在第三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江水和楼阁的景象:“楼穿蜃气波心出,山带鳌宫海上来。”这里,“穿”和“带”都是动词,分别表示通过和连接的意思。“蜃气”是一种海市蜃楼现象,而“波心”则是波浪的中心。这两句诗通过对江水和楼阁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敏锐感受力。
接下来的四句诗,诗人通过对岩石和远方客人船只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石见早知潮水落,风生远见客舟开。”这里,“石见”可以理解为岩石露出水面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风吹动岩石使其露出水面。“风生远见客舟开”则表示远处传来风声,可以看见客人的船只正在启航。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感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诗,诗人再次强调了天空与自然界的联系:“天教迥隔江淮壤,不著游丝点绿苔。”这里的“迥隔”可以理解为距离遥远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相互隔绝的意思。“不著”则表示不沾附、不相连的意思。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天空与自然界关系的表达,展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这首《蟂矶庙》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自然之美的机会,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大自然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