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声振庭树,匹马鸣萧萧。
念汝出门去,关山怅迢遥。
床头无百金,焉能买宝刀。
阿母泪双下,灯前裁战袍。
稚女才倚床,少妇针指劳。
半年一得书,使我心忉忉。
【注释】
商声:商音,古乐器中的一种。庭树:庭院里的树木。萧萧:马叫声。
念汝:想念你。去:离开。关山:指边远的山河。怅:惆怅。
床头:床前。百金:一百两金子。焉能:怎么能够。
阿母:指妻子的母亲。泪双下:泪水流到脸颊两旁。灯前:在灯光下。裁战袍:缝制战袍。稚女:幼小的女儿。倚床:坐在床边。少妇:年轻的妇女。针指:缝纫的动作。
忉忉:忧伤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写征妇思夫的词。“征妇词”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曲辞》。这首词以征妇的口吻,抒写了征人的思妇深情,刻画了征妇的生活,生动地表现了征妇的内心世界,语言通俗自然,感情真挚感人。
开头两句“商声振庭树,匹马鸣萧萧”,写的是征人在离家之前的情景。“商声”指的是军中的号角声,它把征人从梦中唤醒,使他不得不匆匆告别亲人,踏上征途。“振”“鸣”两个动词使读者仿佛看见征人骑马出发时,号角声在院子里回荡、响起。“匹马”表明出征人只有一匹马作伴,“萧萧”则形容马的嘶鸣声,使人产生一种凄凉之感。这两句写出了征人在离家时的心境。
“念汝出门去,关山怅迢遥。”这两句是说征人想念妻子,想到他们即将分别,不禁感到惆怅。“关山”是古代边防的要塞,这里泛指边塞。“怅”表示愁苦、悲伤。“迢遥”指遥远、遥远难见。这两句写出了妻子对出征丈夫的担忧之情以及丈夫内心的惆怅之情。
“床头无百金,焉能买宝刀。”第三句承上启下,点明妻子家中贫穷,无法为丈夫备行装,因而也没法给他买一把好刀作为行装。“无百金”说明家中贫寒,“焉能”则表示无奈之意。“宝刀”在这里既指武器,也暗示丈夫应有所作为。这两句写出了妻子对丈夫出外征战的忧虑之情。
“阿母泪双下,灯前裁战袍。”这两句描写妻子思念丈夫的心情及她的行动。“阿母”是妻子的母亲,因妻子在家,所以由她来准备丈夫的衣服。“泪双下”表明妻子非常伤心,流泪不止,因为她知道丈夫将离家远征,不知何日才能回家团聚。“灯前裁”则写出她在灯下辛勤劳作的情形。“战袍”指作战的服装,这里借指丈夫出征时所穿的军衣。这两句表达了妻子对丈夫出征的关切之情。
“稚女才倚床,少妇针指劳。”这两句描绘了家中孩子与妻子的情景。家中最小的女儿刚靠在母亲的身边,而年轻的妻子却正在忙碌着为丈夫缝制战袍。“稚女”即小女儿,“倚床”表明女儿还很小,依偎在母亲身旁。“少妇”则是指年轻妻子。这两句表现出妻子为了丈夫出征所作的牺牲。
“半年一得书,使我心忉忉。”“半年一得书”表明丈夫长时间不能回来,家中书信难得,妻子因此十分焦虑。“忉忉”是忧愁的样子,用来形容妻子的心情。这两句写出了妻子对丈夫久不归来的担心与忧虑。
最后两句“稚女才倚床,少妇针指劳”是说妻子虽然年岁已大,但仍要操持家务,照顾孩子和丈夫。这两句表现了妻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全词以征妇口吻写就,情感真挚、细腻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