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烛照啼痕,当窗伴孤影。
莎鸡语庭树,长夜心耿耿。
梦寻关山去,不识关山路。
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端所作,其原文如下:

红烛照啼痕,当窗伴孤影。莎鸡语庭树,长夜心耿耿。梦寻关山去,不识关山路。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

逐句释义如下:

  1. 红烛照啼痕,当窗伴孤影:红烛照亮了泪痕,独自坐在窗边的影子显得格外孤独。
  2. 莎鸡语庭树,长夜心耿耿:蟋蟀在庭院里鸣叫,夜晚的寂静中我的心情依然不能平静。
  3. 梦寻关山去,不识关山路:我在梦中追寻着通往关山的道路,但我不知道那道路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4. 长亭枫叶秋,忆君相别处:在长亭旁的枫树已经变得红艳,我思念着你,我们分别在异地。

译文如下:

红烛照亮了我脸上的泪水痕迹,孤单的身影在窗边陪伴。蟋蟀在庭院里鸣叫着,在漫长的夜晚里,我的心里充满了无尽的思念。我在梦中寻找着通往关山的道路,但我却不知道那条道路在哪里。长亭边的枫树已经变得红艳,我在思念中想起你,我们在异地各自生活。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深刻情感和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中的“红烛”、“孤影”、“莎鸡”、“长夜”、“关山”等关键词都富有画面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立体。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个静谧的夜晚,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如用典、对仗等手法,使得诗歌更加优美和富有韵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