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覞(一六一九—一六七八),字石鉴。
新会人。
本姓杨,名大进,字翰序。
鼎革后遂谢诸生,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落发雷峰,为天然第二法嗣。
著有《石鉴集》、《直林堂全集》。
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生卒年:?-?
今覞(一六一九—一六七八),字石鉴。
新会人。
本姓杨,名大进,字翰序。
鼎革后遂谢诸生,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落发雷峰,为天然第二法嗣。
著有《石鉴集》、《直林堂全集》。
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生卒年:?-?
注释: 峡江:指长江三峡中的瞿塘峡。却寄顿修姜山,即寄居在修水县的修姜山上。二公:作者的朋友杨时、游酢。先余度岭,比自己早一步渡过了瞿塘峡。 译文: 长江三峡中瞿塘峡几日涨潮,水势浩渺一片。 急雨打湿篷底入船中,好风偏让客帆晚行。 绿草绕着沙鸥梦去,白石遥映江女祠影。 想起故人在庚岭之上,梅枝上新月好吟诗。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经过瞿唐峡后寄给朋友杨时、游酢的。首联写峡江之景;颔联写舟行所见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小孤南望水滔滔,风起帆飞急远舠。 - 解释:在小孤山的南面望向长江,只见滚滚流水。风起时,船帆鼓起,快速地驶向远处的小舟。 - 译文:从小孤山向南望去,只见江水滔滔,微风吹过,船帆鼓起,迅速驶离岸边。 2. 木叶欲阴山阁露,春潮初长石门高。 - 解释:树叶即将覆盖山阁上的露水,春天的潮水刚刚开始涨起,使得石门显得格外高耸。 - 译文:木叶开始遮住山阁上的露珠
【解析】 此诗前二联为写景,后二联抒情。全诗以“研”字统摄全篇,是诗人游历名园胜迹的所见所感,融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写景,颔联借景抒情,颈联再借景抒情,尾联抒发感慨,点明主题。 “研邻”意为“与友人共品茶”,这是诗人游历名园胜迹时,与好友共同品茶、赏景的情景。首句“名园高馆旧风流”,“名园”和“高馆”,都指有名的园林;“旧”则暗含了诗人对这些园林的历史记忆
诗句输出: 独树垂垂云外栽,赤霞晴映兴悠哉。 译文输出: 在云端之上,有一棵树独自矗立,红色的日出映照下,心情悠然自得。 注释解释: - 独树垂垂:形容树木高耸入云,孤独而挺拔的样子。 - 云外栽:指这棵树仿佛生长在云层之外,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赤霞:指太阳初升时,天空中出现的红霞,常用来象征美好的开始或希望。 - 晴映:阳光照耀之下,树木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 兴悠哉
注释:翰林家食自来清,三径遥寻独出迎。草履箨冠居士服,疏灯寒雨故人情。酒酣白发夸元亮,瓜熟青门忆邵平。女嫁男婚今已毕,肯将庐岳听泉声。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吴云御太史村的隐居生活。他身着居士服,头戴草笠帽,独自漫步在三径之中。他的心境宁静,与世无争,只是偶尔与友人举杯畅饮,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欢愉。他感叹自己的年华老去,却依旧保持着一颗年轻的心态。他想起了曾经的朋友,如今都已各自为家庭操劳
【解析】 本诗是一首描写山水风光的七言古诗。全诗四句,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第一联先写山色空蒙、风日清朗,再写草树掩映、江峡幽长,最后写诗人独自徘徊、久久不愿离去。第二联写峡江景色奇特,白浪银花从石壁间涌出,仿佛天边飞来;断崖上鸟雀惊飞,似乎天地为之震动。第三联写江中水势浩大,岸边猿声凄切,引起诗人无限情思。 【答案】 ①风日螟螟草树隈:指山色空蒙蒙,天色明丽
【注释】 巑岏:高峻。龙象:佛教语。指佛、菩萨等,这里比喻山峰。 终怜:最后惋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芳草:指花草。遗风:遗留下来的事物和风尚。遗风逐逝波:指前人的精神风貌像逝水一样逝去。樵歌:樵夫的歌声。落木:落叶。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古抒怀之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禅师旧址的感慨与思念之情。 首联“经见峰滩寻灵树禅师旧址”,写诗人经过千层山峦,来到灵树禅师的故居。 颔联“土室萧条带绿萝”
赏析 第一段 微茫烟雨暗沙汀,千羽龙舟出渺冥。 - 注释:朦胧的烟雨中,沙汀显得暗淡无光,一只只龙形的船只从远处驶出。 - 译文:朦胧的烟雨笼罩着沙滩,一艘艘龙形的大船从远方驶来。 第二段 归棹恰逢端午节,闲心一上望湖亭。 - 注释:归家的船只恰好赶上端午节,心情轻松地登上了望湖亭。 - 译文:回家的船只正好赶上端午节,我轻松地上望湖亭。 第三段 坐中好友难为别,薄暮骊歌不可听。 -
入姑苏 秋风放棹阖闾城,水国云帆一月程。 岸叶欲飞黄日落,栖鸦寒噪早潮生。 地过建业连山少,江入阊门渚水清。 风景不堪今古恨,凄凉空感子胥名。 译文: 乘着秋风的船驶进了姑苏城,这里是一片水乡风光,云帆在水面上摇曳。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能走过一万里的行程。岸边的树叶似乎要随风飞舞,黄色的太阳已经落下,早起的乌鸦在寒风中啼叫,迎接着新一天的潮汐。 只见连绵的群山渐渐稀疏,江水进入苏州的城门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匡庐高高不可极,积气天近寒云值。晴空风雨飘长虹,掩映光连湖水碧。 - 注释与赏析: 匡庐,即庐山,以其高峻著称;“积气天近”形容云雾缭绕,如天地间的积气。晴天时,风雨中常出现彩虹;山色与湖水交相辉映,形成一副美丽的画卷。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2. 香炉日暖赤霞明,禹碣苍崖青藓匿。 - 注释与赏析: 香炉峰上,阳光温暖,红色的朝霞照耀着山峰
明代诗人释古毫,字月旋,是海幢解虎锡公之子。释古毫自幼跟随顶湖栖壑和尚落发受具,并在海幢寺执侍阿字大师丈室,后因事为典客。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在《海云禅藻集》中有详细记载。 释古毫的五言律诗《晚过湛公山院》描绘了他在暮云生远壑时偶然步至禅关的景象,通过描写野鸟归林静、疏钟入夜閒等自然景观,表达了他内心的喜悦和对生活的热爱
明诗人释今但,字尘异,广东宝安县(今新安县)人。他住于罗浮山华首台,是天然和尚的第九法嗣。 释今但的诗文创作以五言绝句为主,共收录了5篇作品。他的诗作多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和禅宗修行的感悟。其中《初到梅花庄口占寄诸法侣》是其代表作品之一,展现了他深邃的禅理思考和对生活哲理的独特理解
今覞(一六一九—一六七八),字石鉴。 新会人。 本姓杨,名大进,字翰序。 鼎革后遂谢诸生,明桂王永历十四年(一六六〇)落发雷峰,为天然第二法嗣。 著有《石鉴集》、《直林堂全集》。 清光绪《广州府志》卷一四一有传。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