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安,原名丁曰健,清代诗人
丁曰健,字述安,号述庵,安徽怀宁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
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台澎兵备道,著有《治台必告录》,今未得见〖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
(施懿琳撰)
生卒年:?-?
述安,原名丁曰健,清代诗人
丁曰健,字述安,号述庵,安徽怀宁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
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台澎兵备道,著有《治台必告录》,今未得见〖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
(施懿琳撰)
生卒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能力。赏析时,要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和形象,分析其特点,体会其作用,然后指出它的表达效果。注意要从思想内容、手法技巧方面进行分析。如“天河洗甲纪功年”中的“洗甲”指代了诗人的功名,“纪功年”指诗人取得功名的年代。 【答案】 译文:银河清洗甲兵,记下我立功的岁年。嵩山生申克敌,边塞安定。入朝为官名声远扬,像泰山一样耸立。 七鲲(鲲鹏)旧主再回首,五虎新将又并肩作战
【注释】 襟怀:胸怀;高亭:高处的亭台;松根:树根;承欢:指受宠于人,此处指受人供养;兰陔:兰草园地,此处指隐居之地。 译文: 胸怀开朗坐在高亭上,远近山峰云雾如画屏。 无心争夺在云谷中出岫,松根得地自然长苓。 受宠于人唱歌浓露香,养志于兰草园地乐寿星。 中外尊崇回归潞国侯,圣朝未许归隐山青。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徐树人与中丞徐公(即徐树人的伯父)的唱和之作。徐树人是唐末名臣徐铉之子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意及分析概括诗歌内容要点。这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阅读题目,结合诗句的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1) 迂拙原非军旅才,衔恩扶病又登台。机宜赤崁曾亲授,报称丹忱未敢灰。——第一联:诗人回忆自己初入仕途时的处境。他自谦地说“迂拙”,说明他并不具备做军政要员的才学。由于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诗人虽然身体不适,还是不得不勉强上阵,登上了政治舞台。“机宜”
【诗句解读】 1. 锦帆开浪逐霞飞,绅庶争迎颂德威。 - 锦帆:这里指船上的装饰华丽的帆,象征荣耀和胜利。 - 浪逐霞飞:浪花随着太阳的辉光翻滚,如同追逐着绚丽的晚霞。 - 绅庶:绅即官员,庶为百姓。 - 争迎颂德威:众人争相向徐树人中丞表达赞美和尊敬。 - 颂德威:赞扬其道德和威望。 2. 皖豫叠经匡节钺,杭湖犹思驻旌旗。 - 皖豫:安徽省和河南省。 - 叠经匡节钺:经历多重考验和挑战。 -
【注释】 大业,指唐高祖李渊的年号。喧传,传扬。数省,几个省。元戎合,主将。九月通,指科举考试中第。桃李阴多依北极,比喻学生众多。芙蓉生不怨东风,比喻不因风而改变。向化同邹鲁,即“向善同邹鲁”,指归向善道。逢吉康强食报丰,是说遇到好事就吃好的饭,得到好处就报答。 【赏析】: 此诗写徐树人中丞与作者交游之事,并抒发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联“大业喧传数省功,关心教育重文翁。”诗人在这首诗中
丁曰健,字述安,号述庵,安徽怀宁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 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台澎兵备道,著有《治台必告录》,今未得见〖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 (施懿琳撰) 生卒年:?-
上官周,字文佐,号竹庄,是清朝时期的著名画家,生于1665年,卒于1749年后。 上官周的一生可以说是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他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却能在艺术上取得极高的成就。他的画作不仅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而且在技艺上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上官周的人物画和山水画都有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功力,尤其是在人物画方面,他的作品生动传神,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