襟怀潇洒坐高亭,远近峰岚展画屏。
云谷无心争出岫,松根得地自生苓。
承欢桂子歌浓露,养志兰陔乐寿星。
中外尊崇归潞国,圣朝未许隐山青。

【注释】

襟怀:胸怀;高亭:高处的亭台;松根:树根;承欢:指受宠于人,此处指受人供养;兰陔:兰草园地,此处指隐居之地。

译文:

胸怀开朗坐在高亭上,远近山峰云雾如画屏。

无心争夺在云谷中出岫,松根得地自然长苓。

受宠于人唱歌浓露香,养志于兰草园地乐寿星。

中外尊崇回归潞国侯,圣朝未许归隐山青。

赏析:

这首五律诗是诗人徐树人与中丞徐公(即徐树人的伯父)的唱和之作。徐树人是唐末名臣徐铉之子,曾官至中书舍人、吏部侍郎等,为“大中四杰”之一。徐树人以清正廉洁著称于时,其《登高亭》一诗就是写他居官期间的逸致闲情。

诗的前二句写诗人登上高亭后的感受。诗人站在亭台上,放眼四周:东面的群峰如聚,远眺近观,皆成一幅天然画屏。这两句写景有层次,有重点,先远后近,由整体到局部,由远景而近景,由总体到个体,写得很有气势。“云谷”,这里指云雾缭绕的深谷,诗人登上高亭,俯瞰四周,只见云雾弥漫,仿佛置身于云海之中,于是情不自禁地赞叹:“无心争出岫”。意思是说,自己虽身处云雾之中,但并不感到局促不安,因为这里是“出岫”,不是“入岫”。出岫,是古代道家用语,指从深山幽谷中走出来。这里的“无心争出岫”,是说诗人胸怀旷达,无欲求仕之心。

第三联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松根得地自生苓”,这是说诗人所居住的松林下,松根得地而生茯苓。这两句诗意双关,表面上说的是松树的根得到土壤才能生长,实际上是说只有受到重用的人才能施展才干。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四联写诗人对名利的淡泊。“承欢桂子歌浓露,养志兰陔乐寿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受到他人的宠爱而歌唱着浓浓的露水,享受着恬静安逸的生活而快乐如同长寿之星。诗人通过“承欢”一词表明自己的心境,也表现了诗人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处世态度。

第五联写诗人对朝廷的不满。“中外尊崇归潞国,圣朝未许隐山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受到朝廷内外的尊崇而回到家乡潞国,但圣上却不允许自己像山林那样过着清静无为的生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情绪。

这首诗是徐树人与徐公唱和之作。诗中描绘了自己居官时的逸致闲情。前二句写登上高亭的感受;后三联则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全诗意境高洁,语言流畅,是一首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