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

天河洗甲纪功年,嵩岳生申克靖边。
通籍鸿声齐望岱,迁乔骏业快移川。
七鲲旧属重回首,五虎新麾又永肩。
名教惟期传一脉,初心不负重书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是清代诗人丁曰健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丁曰健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和责任感。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丁曰健(?~?),字述安,号述庵,安徽怀宁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台澎兵备道,著有《治台必告录》,未得见。丁曰健的生平事迹显示其是一位有志于国家治理和社会改革的官员。他的诗歌作品反映了他对时局的关注以及个人的政治抱负和道德理念。

  2.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丁日健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作为一位经历过军事和政治动荡的官员,他在任职期间见证了许多社会变迁和国家大事。因此,在《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中,他通过对国家现状的反思,以及对前朝往事的回顾,寄托了他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历史教训的认识。

  3. 诗歌内容:《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以七言律诗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期望。诗中多次提到“甲”、“边”等词汇,可能暗示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或边疆问题。通过对比历史上的不同时期,丁曰健试图从中汲取经验,为当代提供借鉴。

除了以上关于《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的介绍外,还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 了解丁曰健的历史背景,包括他在任内的主要政绩和所面临的挑战。
  • 研究《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的创作时间、地点和流传过程。
  • 分析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
  • 探讨丁曰健的其他文学作品,以便全面了解他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倾向。

《和徐树人中丞述怀诗》不仅是一首诗歌,也是丁曰健个人历史、政治态度和文学才华的综合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丁曰健的思想情感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