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上女”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淮上女”这一词牌名源自宋代,它指的是在淮水之畔的良家女子,具体到文学作品中,通常指的是被金人掳走的南宋时期的女性。这个题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反映了民族抗争和家庭悲剧的双重主题。
从历史背景来看,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9年-1225年),金朝对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战争,期间大量的淮上良家妇女被俘虏。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人性的一面——战争无情,而人更有情。
“淮上女”是宋代诗人的作品。
“淮上女”这一词牌名源自宋代,它指的是在淮水之畔的良家女子,具体到文学作品中,通常指的是被金人掳走的南宋时期的女性。这个题材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反映了民族抗争和家庭悲剧的双重主题。
从历史背景来看,南宋宁宗嘉定年间(1209年-1225年),金朝对南宋发动了大规模的南侵战争,期间大量的淮上良家妇女被俘虏。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战乱给人民生活带来的深重影响,也体现了古代战争中人性的一面——战争无情,而人更有情。
诗句释义: - “淮山隐隐”:指的是远处的淮河山脉轮廓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 “千里云峰千里恨”:形容山峰连绵不绝如同绵延的云层,而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 - “淮水悠悠”:淮河流水缓缓流淌,给人一种悠长的感觉。 - “万顷烟波万顷愁”:形容水面上烟雾蒙蒙,波涛滚滚,令人感到深深的忧郁和不安。 - “山长水远”,指路途遥远,难以到达目的地。 - “遮断行人东望眼”:形容视线被遮挡,无法向东望去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 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 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出身于汉代显贵和儒学之家,受家学影响很大。 从小好古敏求,与其兄班嗣游学不辍,才名渐显。 西汉末年,为避战乱至天水,依附于隗嚣,欲劝说隗嚣归依汉室,作《王命论》感化之,结果未能如愿。 后至河西(今河西走廊一带 ) , 为大将军窦融从事 , 劝窦融支持光武帝。 东汉初,举茂才,任徐县令,因病免官。 班彪学博才高,专力从事于史学著述。 写成《后传》6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