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
【诗句释义】 1. 上句:烟城疏雨隔斜阳,一上危楼睇大荒。 - 注释:烟雾朦胧的城市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宁静,我登上高楼眺望远方。 -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城市景象和自己在高楼上的孤独感,表达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内心的孤寂。 2. 下句:原宪自贫非苦病,次公未饮已多狂。 - 注释:像原宪那样清贫的人并不是因为贫穷而痛苦,像次公那样喝酒的人已经喝得太多了。 - 赏析
赠礼部尚书邵安简公挽词独骑箕尾去凌虚,枉驾追锋作召车。 衣褐谁陈定羌册,汗青犹载立储书。 春风泽国吟笺冷,夜雨溪堂燕豆疏。 曾向江湖握君手,相从朝路一华胥。 注释: 1. 独骑箕尾去凌虚:指独自骑着仙鹤飞向高空。箕星和尾星分别代表男性和女性,所以“箕”和“尾”是中国古代用来象征男女的象征,这里用来形容邵安简公高洁的人格。 2. 枉驾追锋作召车:意思是你被朝廷召去做官,却因为疾病而未能前往。 3.
上元应制 雪消华月满仙台,万烛当楼宝扇开。 注释: - 雪消华月满仙台:形容冬去春来,雪花融化了,明月高挂天上,照亮了仙台。 - 万烛当楼宝扇开:形容夜晚的灯火通明,如同在宫殿里打开宝扇一样明亮。 译文: 冬去春来,雪花融化,明月高挂天上,照亮了仙台。夜晚的灯火通明,如同在宫殿里打开宝扇一样明亮。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上元节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描绘雪消、华月满、万烛当楼、宝扇开等元素
平调发引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愁雾锁金扉。蓬莱待得仙丹至,人世已成非。龙轩天仗转西畿。旌旆入云飞。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 诗句释义 上林春晚,曾是奉宸游。水殿戏龙舟。 - 上林春夜:描述春天的早晨,时间地点在上林。 - 曾是奉宸游:曾经是皇帝(或太子)出游的地方。 - 水殿戏龙舟:在水中的宫殿里,有龙舟游戏的场景。 玉箫吹断催仙驭,一去隔千秋。 - 玉箫吹断:用玉制的箫吹奏音乐。
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译文 怀念故乡探访古迹,往事如烟令人沉思;独自登上江边城池,眼前所见皆是秋意。 一只鸟儿带着炊烟飞向岸边,几片帆篷和着雨水飘回渔船;傍晚的风声让人心惊胆战,凄清的天空压在古老的楼阁上。 那曾经的国家如今何人问津?人心是否还能保持那份风采?
烟城疏雨隔斜阳,一上危楼睇大荒。 原宪自贫非苦病,次公未饮已多狂。 江帆来往年光度,驿堠东西客意长。 最爱南朝风物好,醉魂常梦水云乡
独骑箕尾去凌虚,枉驾追锋作召车。 衣褐谁陈定羌册,汗青犹载立储书。 春风泽国吟笺冷,夜雨溪堂燕豆疏。 曾向江湖握君手,相从朝路一华胥
玉宸朝晚,忽掩赭黄衣。愁雾锁金扉。蓬莱待得仙丹至,人世已成非。 龙轩天仗转西畿。旌旆入云飞。望陵宫女垂红泪,不见翠舆归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 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 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
王珪,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 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 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 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 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 宋神宗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拜参知政事。 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