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士钊是道光年间的清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目前的资料并不详尽,只知道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具体的时间大约在1821年至1850年之间。
毛士钊的诗作收录于《瀛州校士录》中,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具体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未被详细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审美价值。
毛士钊是道光年间的清代诗人。关于他的生平,目前的资料并不详尽,只知道他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具体的时间大约在1821年至1850年之间。
毛士钊的诗作收录于《瀛州校士录》中,这些作品展现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虽然具体的诗歌内容和风格未被详细描述,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审美价值。
【注释】 鱼翅:一种珍贵的海鸟的翅膀。 击浪排空后,游鳞鼓翼时:指鱼儿在波浪中飞翔,在水里翻腾。 清风生两翅,至味出双鳍:意思是说鱼翅是大自然赠予人们的一种美味佳肴,它的形状像鸟儿的翅膀,质地细嫩,味道鲜美。 剔作条条玉,镕成细细丝:意思是说把鱼翅切成薄片,形状像玉一样,质地又像丝绸一样柔软细腻。 芬芳浮鼎俎,燕饮乐咸宜:意思是说鱼翅放在美食之中,香气四溢,使人陶醉,适合在宴席上享用。 【赏析】
【注释】 鱼皮:用鱼皮制成的食品。 鞺鞳(qiānléi):鼓声响亮的样子。 服陆离:衣襟散乱的样子。陆离,形容衣服散乱的样貌。 至味都包裹:指鱼皮包裹着的鱼肉味道鲜美。 佐酒卮(zhī):给酒杯倒酒。 【译文】 鱼皮斑纹浮点点点,一片就认出了鱼皮。 鼓声响亮鼓面震响,藏弓服衣襟散乱。 蒸熟剥去鱼骨鱼鳞,剔去鱼骨没有遗留。 鱼皮包裹着鱼肉,真是美味真可口。 【赏析】 《鱼皮》是一首咏物诗
王星諴是清朝时期的诗人,以其诗作中的幽咽多哀怨的悲凉情感而著称。 王星諴是清浙江山阴人,本名于迈,又名章,字平子,一字孟调。他生于1831年,卒于1859年。咸丰九年,王星諴在京师应乡试,中副榜贡生。他的诗作主要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社会动乱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清代诗人方士淦,字宣仲,号莲舫、濂舫、啖蔗居士,是“定文章”主要代表人物方浚颐的父亲。方士淦的生平和诗作,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反映了清代晚期文人的思想风貌。下面将详细介绍方士淦: 1. 基本概况 - 生卒年份:方士淦生于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初伏第八天),卒于嘉庆戊辰,享年六十一岁。 - 家族背景:他是安徽定远炉桥人,其父亲为方浚颐的父亲。 - 科举经历:方士淦在嘉庆戊辰年召试举人
王嵩高是清代的诗人,字少林,号海山,晚号慕堂。以下是关于他的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世与教育背景:王嵩高生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35年),江苏宝应人。他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学识修养。 - 科举成就:乾隆二十八年,王嵩高考中进士,这标志着他正式进入官场。此后,他在多个地方任职,包括湖北利川、武昌、汉阳、应城等县知县,直隶河间、天津两府同知,最后官至广西平乐知府。 2.
王旒,字子千,号盘麓、南区、南村、紫诠,是清代诗人。 王旒生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卒于清雍正四年(1726年)。他的生平经历丰富而复杂,早年以贡生身份授光禄寺丞,后历任刑部郎、惠州知府、浙江温处副使等职。他的创作生涯也颇为精彩,与朱彝尊、姜宸英、赵执信、毛奇龄等名家有深厚的文学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