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义(1802—1868)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和甫,出生于江苏泰兴。
吴存义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曾在云南学政任上服务。他在道光十八年(1838)中举,次年成进士,之后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同治初年,他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并出督浙江学政。吴存义的生活虽然历经风雨,但他的作品依然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例如《宋都酒务印诗》就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态度。
吴存义(1802—1868)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和甫,出生于江苏泰兴。
吴存义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他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还曾在云南学政任上服务。他在道光十八年(1838)中举,次年成进士,之后进入翰林院担任编修。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同治初年,他曾官至吏部左侍郎,并出督浙江学政。吴存义的生活虽然历经风雨,但他的作品依然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例如《宋都酒务印诗》就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生活的态度。
【注释】 1. 昔我居柴墟:我过去住在柴墟。柴墟,地名,位于今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境内。 2. 菰芦托幽窅(yǎo):菰芦(水生植物)托着幽深的深渊。 3. 弱冠事柔翰:二十岁左右开始处理文墨。 4. 经畬(shēn)服许郑:深入研究《诗经》、《尚书》等儒家经典。经畬,研究治理。 5. 如以碧镂管:如同用碧色的玉管。比喻文笔精美。 6. 沥液漱回甘:像清冽的甘泉一样漱口。 7. 散襟抒夙抱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张耒,题目为《次韵奉酬家仲畇尚书》。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赏析: ```plaintext 虐焰肆豨突,妖氛逞兔狡。 行当捧海浇,慎莫聚铁造。 罴虎严止齐,刍粟精覈考。 六韬奋鹰扬,七萃喜凫藻。 捷书奏甘泉,俘玉作典宝。 蠮螉清远塞,鲸鲵戮遐岛。 宵旰勤可纡,黔黎慰宜早。 请赓七德歌,愿向五湖老。 只余一片冰,怀中未能了。 荩箧无着书,花砖叨视草。 琳琅校天禄,殿阁趋云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全诗共四十二句,每一句都是一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 1. 宛马来渥洼,𥬞云无泥涂。 2. 朝辞蒲梢下,暮厕天闲居。 3. 银锬何蹀躞,锦障时踟蹰。 4. 日刷三万里,何者为崎岖。 5. 道旁有老马,骨相殊未瘏。 6. 岂涉太行险,却似疲盐车。 7. 伏枥气瑟缩,夹镜朣模糊。 8. 不知金门式,较视将何如。 9. 独恋栈豆恩,骧首看云衢。 10. 是时秋霖积
【注释】 宋都酒务:宋代的酒税。甘畸人:指诗人自己。自题原韵:用诗的原韵来填写这首诗的题目。原韵,即这首诗所采用的韵脚。 行田相邂逅:在田间偶然相遇,相互交谈。邂逅,不期而遇。 剪拂等九锡:指与甘畸人的相见。剪拂,指互相整理衣帽、手帕等。九锡,古代帝王赐给大臣的一种礼物,表示对臣下的特殊恩宠,如车马衣服和黄金玉帛等。这里比喻彼此间的亲密交往。 耐可助醉歌:可以一起唱助兴的歌儿,以助兴酒意。耐可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笑脱朝衫独倚楼,山容水熊画深秋。 - 笑脱朝衫: 表示诗人摆脱了日常的拘束,轻松自在。 - 独倚楼: 独自站在高楼之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景色的欣赏及内心情感的抒发。 - 山容水熊: 形容自然景色如画一般,生动而美丽。 - 画深秋: 秋天的风景被描绘得像是一幅画,给人以深远的意境和视觉享受。 夕阳金碧云中寺,仙侣池台海上洲。 - 夕阳金碧云中寺:
三月四日宿朝天关 归路风尘淡,襜帷又蜀关。 蛾眉花外月,蚕尾驿旁山。 春梦依三岛,军书动百蛮。 江乡尚天末,日夜唱刀镮。 注释: 1. 三月四日宿朝天关:在农历三月四日这一天住宿在朝天关。 2. 归路风尘淡,襜帷又蜀关:回程的路上,风尘渐淡,又经过了蜀地的关口。 3. 蛾眉花外月,蚕尾驿旁山:蛾眉山(今眉山东)的花朵之外是明亮的月亮,蚕尾巴驿站旁边是山峦。 4. 春梦依三岛,军书动百蛮
马伏波祠 跕跕飞鸢浪泊流,据鞍老去向壶头。 云台不画椒房戚,雾潦偏余薏实愁。 铜鼓银簪蛮女乐,露花烟草野祠秋。 瘴乡我正乘轺迈,亦觉平生念少游。 注释: - 跕跕飞鸢浪泊流:形容船只在海浪中颠簸的样子。跕,船摇晃的样子。跕跕,形容船摇晃的样子。 - 据鞍老去向壶头:指老人依然坚持战斗,即使已经白发苍苍也毫不退缩。据鞍,骑马时靠在马鞍上休息或作战的姿态。壶头,地名,古地名
宋都酒务印诗用甘畸人自题原韵 勃窣摩蜃时,支格蔚犁侧。 闯然出冷铜,倚来各颓息。 绣涩卷土花,纁霞带酒色。 归庋瓮牖间,啜醨诧终夕。 但苦绾利蚓,麻茶不能识。 畸人中圣人,步屟来得得。 见之悬肘后,如获青田核。 星喜𢶏旗投,月未妖蟆蚀。 文组相骈罗,缥碧与湔拭。 文篆并纽书,署年月官职。 弹指天水秋,刹那过几刻。 每读骤税书,亦各有畛域。 铁官针不遗,纲官策无忒。 素闻茶官诏,未睹橘官敕。
诗句翻译: 江汉之间,依然战火纷飞,艰难地划着船桨返回。 浮云已离开了玉垒山,斜阳照耀下的金台显得更加辉煌。 昔日的官印还留在衣袖上,如今酒量堪比朋友间的交流。 听闻庾信赋诗令人心生凄凉,我新近从秣陵来到这里,感受这片土地。 赏析: 吴存义的《晤韩小亭观察》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情感色彩的古诗。诗人以“江汉犹戎马,艰难一棹回”开篇,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荒凉与艰辛
吴兆麟(1805年—1867年)是清朝时期的诗人,字书瑞,号筠轩,生于钱塘。他以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于世。 吴兆麟的一生经历了清代晚期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这从他的诗文中可以窥见一斑。在《铁花山馆诗稿》中,吴兆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例如,他的《洪忠宣公祠》这首诗,通过描绘异域风雪的景象,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担忧
清江苏盱眙人,字仲宣。 道光十五年举人,大挑知县。 咸丰间帮办江北团练。 擢江宁布政使、署漕运总督,筑清河县城及运河东西二圩以御捻军。 同治间官至四川总督,助饷镇压贵州苗民起事。 乞病归。 卒谥勤惠。 有《望三益斋存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