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那霖是一位满洲旗人,他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诗歌作品在清朝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乾隆庚午年(1750年)的举人。他的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艺术成就颇高。其中《山溪杂兴》和《登西山玉皇阁天门》等作品展示了他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清代诗人那霖是一位满洲旗人,他以其精湛的文学才华和丰富的诗歌作品在清朝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是乾隆庚午年(1750年)的举人。他的诗作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艺术成就颇高。其中《山溪杂兴》和《登西山玉皇阁天门》等作品展示了他深邃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山溪杂兴:此诗描绘了秋日山间的景象,表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 2. 秋雨落空山,青翠满岩麓:描述了秋雨落在空无一人的山峰上,使得整个山峦都充满了翠绿色。 3. 石磴漱飞泉,纡回叠细縠:石梯上的水声如同在漱洗着瀑布,泉水在石梯上流动时形成了细小的水波纹理。 4. 孤岛出烟林,偶与归云逐:一个孤立的岛屿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有时甚至和归来的云相遇。 5. 松杉藏古寺
这首诗是唐代的王维写的《登玉华宫山中》。诗中的“天门”指的是玉皇阁。 第一句“峭壁耸千寻,扪苏历翠岑”描绘了一幅高耸入云、绿树环绕的山峰画面。峭壁耸立千寻,形容山峰高耸陡峭,仿佛直插云霄;扪苏历翠岑则形象地表现了山路曲折蜿蜒,两旁绿树葱茏的景象。 第二句“花侵樵径窄,雨积涧痕深”则通过描绘花木侵占小径、雨水积满山涧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自然氛围。这里的花木与山水相互映衬
江如藻,字彦孙,又字鹿园,是清代的诗人和官员。 江如藻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他不仅擅长诗歌创作,还涉猎画学,这在他的诗集中得到了体现。他的诗集《经进诗稿》记录了他在官场上的所思所感,反映了他复杂的情感世界。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描绘,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境遇的感慨与思索,从而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
朱兴悌(1730—1811)是一位清代诗人,字子恺。他出生于浦江,是清代的贡生。朱兴悌的生活和创作时期主要在乾隆至嘉庆年间,这一时期的文人多有涉及诗、书、画的创作。他的文学活动主要集中在晚年,并在此期间留下了诸多作品。 朱兴悌的生平经历了多次科举失败,直至六十二岁才获得乡试资格。他在清乾隆四十一年应聘编修县志,并在此后参与了《金华诗录》的编纂工作。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文学才能
朱葵之是清代著名的诗人。 朱葵之(1781-约1845),浙江嘉兴海盐人,字乐甫,号粟山、梅叔,别号未梅、桐生等。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担任过景宁教谕。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能够深刻地表达出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与赞美。例如在《偕彦山从子游卧樟楼观古樟循城闉访春草池次日由谢客岩登舟即以留别》中,朱葵之通过对古樟树的描绘,展现了其深厚的自然观察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