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銮宣是清代的诗人,字伯宣,号石农。他生于1758年,卒于1817年,祖籍为安徽凤阳土地塔,但世居山西静乐。李銮宣在乾隆时期中举人,并在嘉庆年间历任四川布政使等职,以廉洁和政绩著称,被誉为“前秦后李”之称。
李銮宣的诗作在清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他的《坚白石斋诗集》共16卷,1262首,是他生前学生董斿删编而成的。该诗集在当时文坛上的阳湖派(属桐城派的旁支)的代表恽敬为其诗篇作了原序,对其诗颇为推崇,足见李銮宣的诗在当时已经颇具声望。
李銮宣的一生,虽然官场上起伏不定,但他在任期间,通过各种措施,如制舰修渠、疏河道、恤灾抚民等,使得社会治安得到稳定,人民生活生产转为安宁。他的政绩被后世广泛称道,有“前秦后李”之称。这种政治与文学的双线发展,使得李銮宣不仅在政治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文艺领域内留下了深刻的影响。
李銮宣的诗歌创作同样值得关注。尽管现存的《坚白石斋诗集》只有残卷流传下来,但从中仍能感受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他的诗歌语言精炼,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个封建文人在社会转型期的思想矛盾和精神追求。
李銮宣作为清代诗人,其生平和诗歌作品都值得深入探讨。从政治到文化,从个人经历到时代背景,李銮宣的一生是多维度的,而他的作品则是这一生命旅程的艺术见证。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政绩,都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