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挂天山上,封侯重海西。
当年驱战马,此地动征鼙。
窦耿名犹壮,征和迹可稽。
沧桑俄顷事,回首白云齐。
【注释】
《蒲类海三首》,乐府旧题。此诗当是天宝年间诗人所作,写于安西都护府所在地——蒲类的军旅生活。
弓挂:指佩着弓箭。
天山:即今新疆的天山。
封侯:受封爵位(古代称授官)为侯。
重海西:重在海西,意为在海西边。
当年:指唐玄宗开元末年(742),安西都护府设于此。
战马:指当时驻防在安西的军队所骑养的战马。
征鼙:指战争中擂响的战鼓。
窦耿:古地名,在今河北巨鹿县南。汉时属涿郡,东汉末废置。
征和:汉武帝名。
沧桑:世事变化,这里指岁月变迁,朝代更替。
俄顷:片刻。
回首:回头看。
白云齐:意谓回首往事,如白云之无际。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的是诗人在安西都护府驻军中的见闻感受。
“弓挂天山上,封侯重海西。”前两句写景。“弓”字用得妙,把诗人戎装骑马的形象描绘了出来,又暗示了战事的频繁和紧张。后一句写战争给边疆带来的影响:“封侯”,指获得功名;“重海西”,意谓在海西边。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战争对国家的影响,也写出了边关将士立功受封的愿望。
“当年驱战马,此地动征鼙。”中间两句写征战。诗人回忆起当年自己也曾驰骋疆场,如今却只能在这片战场上听战鼓声了。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往日征战生活的怀念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对当前征战生活的感慨。
“窦耿名犹壮,征和迹可稽。”这两句诗是对前两句诗意的进一步拓展和升华。“窦耿”,泛指边关将士。窦、耿都是汉代的将官,因曾出使西域有功而闻名。这里用这两个人的典故,既表明自己曾经有过征战经历,又表现了边关将士的勇猛精神。“征和”,指征伐之事。《汉书·武帝纪》载:“元狩四年春正月,行幸雍,祠五畤。夏四月,获大宛汗血马。”这里以征和作典,既表示对汉武帝征伐之事的追忆,又表示自己对征伐之事的向往。
“沧桑俄顷事,回首白云齐。”最后两句抒发感慨。“沧桑”,指世事沧桑,世事变化,这里暗指岁月沧桑,时代更替。“回首”,回顾,回首往事。“白云齐”,意谓回首往事,如白云之无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感慨,也表现了他对于未来命运的忧虑和不安。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感情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