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
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
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
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

【注释】:哈密三首 其二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

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

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

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描绘了哈密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边防形势。

首句“东接敦煌郡,南连吐鲁番”,写哈密地处东西南北的交汇点,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敦煌郡位于甘肃省西部,而吐鲁番则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两地相连,使哈密成为连接内地与西域的重要通道。

颔联“咽喉通月窟,衣带俯河源”,进一步描绘了哈密的战略地位。“咽喉”指哈密地区作为东西方交通要道的重要作用;“月窟”可能指的是月亮形状的山,这里用来形容哈密的壮丽景观;而“衣带”则比喻哈密地区像一条长长的丝带,俯瞰着河流源头。

颈联“日影春城黯,风声戍角喧”,则描写了哈密地区的军事氛围。“春城”指唐代京城长安,这里借指哈密古城;“黯淡”形容日落时分的景象暗淡,表达了一种荒凉之感;“戍角”是指边塞上的号角声,这里用来表现紧张的军事气氛。

尾联“太平无绝檄,中外一屏藩”,则是表达了对哈密地区和平安宁的祝愿。“无绝檄”意味着没有战争和檄文的威胁;“内外一屏藩”则是指哈密如同一道屏障,既保护了内部安全又维护了外部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哈密地理位置、军事环境和和平景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复杂而富有战略意义的地区形象。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边疆和平的深深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