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望沙陀迥,朱邪起后唐。
废兴同逐鹿,人代几亡羊。
海澨任空阔,山容自老苍。
摇鞭过水曲,消受午风凉。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首先理解全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结合注释,逐句翻译。最后分析诗人的手法,并赏析艺术特色。“望望沙陀迥,朱邪起后唐”:望着茫茫沙漠,远处出现朱邪的身影,朱邪即回鹘(回纥)可汗,是回鹘人的首领。这里以沙陀、朱邪为代称,暗指回族人民和汉族人民一样,也有自己的英雄。“废兴同逐鹿,人代几亡羊”:政权的更替如同猎场上的鹿角相争,朝代的交替就象放牧人丢失羊群。这两句诗用典含蓄地指出,唐朝和回鹘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海澨任空阔,山容自老苍”:广阔的海面任由水鸟翱翔,苍劲的山峦任凭风雨吹打。这里写景开阔雄浑,意境深远。“摇鞭过水曲,消受午风凉”:骑着马走过曲折的河流,享受着凉爽的微风。这两句描写出旅途的艰险与辛劳,同时也写出了游子在大自然面前的豪迈之情。最后总结全诗,指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的担忧。
【答案】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边塞图景,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全诗四句皆写景,但每一句都寓有深意。“望望沙陀迥”,“望望”,远望,“沙陀”指沙陀族,这里指吐蕃或回鹘等少数民族。“朱邪起后唐”二句,借沙陀族崛起于唐末,而唐王朝终被灭亡的故事,来比喻唐朝和回鹘政权的灭亡都是因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的。诗人运用典故,委婉含蓄地指出了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废兴同逐鹿”,“废兴”,衰败与兴起,“逐鹿”,《史记·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这里以“逐鹿”喻群雄混战。“人代几亡羊”,意思是说,政权的更替就像打猎时争夺猎物一样,有时是胜利者,有时是失败者。这两句诗用典含蓄地指出,唐朝和回鹘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海澨任空阔”,“海澨”,水边,指海畔;“空阔”意为宽广。“山容自老苍”二句写景,海天相接,山色空灵,自然景观壮美。“摇鞭过水曲”,“水曲”即曲折的水道。诗人驰骋在曲折的河道上,既感到路途的艰难与辛苦,又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豪放。诗人骑马过曲水,一路欣赏美景,心情舒畅。“消受午风凉”,午是指中午时分,这里的太阳已升得正高,天气炎热。“午风”指热风。“消受”在这里有忍受、经受的意思。诗人骑马经过曲折的河道,一路上欣赏美景,心情舒畅。这两句描写出行的艰辛与美好,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最后总结全诗,指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写诗人在边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全诗四句皆写景,但每一句都寓有深意。“望望沙陀迥”,眺望远方,沙陀就是吐蕃或回鹘等少数民族。“朱邪起后唐”二句,借用历史典故,委婉含蓄地指出了造成这种结局的根本原因。“废兴同逐鹿”,意思是说政权的更替就像打猎时争夺猎物一样,有时是胜利者,有时是失败者。这两句诗用典含蓄地指出,唐朝和回鹘的灭亡都是由于统治者昏庸无能,导致民不聊生,社会动荡。“海澨任空阔”,“海澨”,水边,指海畔;“空阔”意为宽广。“山容自老苍”,意思是说山峦苍劲有力,任凭风雨吹打。这两句描写出旅途的艰险与辛劳,同时也写出了游子在大自然面前的豪迈之情。“摇鞭过水曲”,“摇鞭”指骑马,“水曲”即曲折的水道。诗人驰骋在曲折的河道上,既感到路途的艰难与辛苦,又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与豪放。诗人骑马过曲水,一路欣赏美景,心情舒畅。“消受午风凉”,午是指中午时分,这里的太阳已升得正高,天气炎热。“午风”指热风。“消受”在这里有忍受、经受的意思。诗人骑马经过曲折的河道,一路上欣赏美景,心情舒畅。这两句描写出行的艰辛与美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关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最后总结全诗,指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民族未来命运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