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略,原名杜岕,清代诗人
杜岕是清代的诗人,字苍略,号些山。他的作品在风格上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杜岕的生平与作品都值得深入探讨。以下将详细介绍杜岕:
- 基本信息
- 字号与籍贯:杜岕,字苍略,号些山,出生于嘉兴,为清代著名诗人。
- 文学成就:他的诗作多以慷慨悲凉见长,其诗风清新脱俗。著有《柽草堂集》、《燕台集》和《废圃集》等作品集。
- 生平事迹
- 早年经历:杜岕自幼接受良好教育,曾参加科举考试,最终在嘉庆六年(1801年)中进士。
- 官职履历:他曾担任翰林院、顺天学政、浙江学政等职,并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要职。此外,他还曾加封为太子太保,赠予大学土衔。
- 创作特点
- 诗歌主题:杜岕的诗歌主题涉及广泛,既有描写自然风光如《寒食同江作》中的“墓田春草色”和《独鹤亭》中的“嵯嵯华峤孤”,也有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的诗句,如《癸未十月再至石门观瀑布》中的“仙心辄欲骑黄鹤,宦海无因狎白鸥”。
- 艺术手法:杜岕在运用诗歌时擅长采用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内容深刻,形式优美。
- 风格特色:他的风格独特,既保持了古诗的韵味,又不失现代感,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
杜岕作为清代的诗人,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他的诗作至今仍被后人传颂和欣赏。通过对杜岕的研究,人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及其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