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人汪为霖(1763—1822)字傅三,号春田,是清中期的杰出诗人、书画家兼园林艺术家。
汪为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玄祖自安徽歙县迁来丰利,以业盐起家,遂成一邑首富。4岁时,父病逝,生母刘氏28岁守节事姑,嫡母黄氏五十有一视为霖如己出百般呵护,这为他的早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清代诗人汪为霖(1763—1822)字傅三,号春田,是清中期的杰出诗人、书画家兼园林艺术家。
汪为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玄祖自安徽歙县迁来丰利,以业盐起家,遂成一邑首富。4岁时,父病逝,生母刘氏28岁守节事姑,嫡母黄氏五十有一视为霖如己出百般呵护,这为他的早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译文】 人生如在虚空之中的船,老庄的道意十分通达。 眼前所见就是大道,何必去比喻它虚无呢? 昨夜卧舟中,酣梦无殊别。 梦中行百里,那识路拗折。 蘧然觉推枕,便是小生灭。 昨从何处来,境界已悬绝。 风水不暂停,帆影去如瞥。 【注释】 世界同泡沤:世界如同水泡一般。 本诸释氏说:依据佛教的解释。 本诸释氏说:根据佛教的解释。 人生泛虚舟:人生就像漂浮在虚空中的小船。 老庄旨颇彻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千佛岭看月的图景,通过与竹公卓公和尚的交往,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生活的向往。 诗句1: 【注释】昨夜风雨中,灵谷寺的松涛如万斛般汹涌,我与两位和尚在一盏油灯下度过长夜。 【译文】昨晚风雨交加,我在灵谷寺里,听着松涛声如同万斛般汹涌,与两位和尚在一灯之下共度长夜。 诗句2: 【注释】早晨骑驴,我到栖霞山去观赏美丽的景色,被竹子的光染绿了我秋天穿的绿色衣衫。 【译文】清晨
诗句注释及赏析: 1. 寒夜舟中寄稚存 -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在寒冷的夜晚,诗人在船上寄给某人(可能指“稚存”)的情景。 - 注释: 寒夜:天气寒冷的夜晚。舟中:坐在船里。寄:寄出,这里指写信给他人。 2. 才见君行我又行,帆随寒月落芜城 - 描述了诗人见到友人后,又继续前行,同时看到帆影随着寒月在芜城中落下。 - 注释: 君行:你走的意思。我又行:我也要走了。芜城:可能是某地的名称,具体不详
【注释】 1. 天际帆樯:天空中,帆和桅杆像马群一样排列。形容海船云集江口的景象。 2. 岷江东下妙高台:岷江水从东面流来,汇合在江心的小岛——妙高台上。妙高台,即镇江金山寺的塔。 3. 海门蜃气:指海面上的蜃气或“海市蜃楼”。 4. 瓜步钟声:位于江苏六合的瓜步山上有古钟楼;瓜步山,又名南徐山。据《舆地志》,此钟声为南朝梁武帝所铸之钟声。 5. 千秋坛坫几诗才:指文人骚客的聚会之地
寒夜舟中寄稚存 著述归来又等身,蓬瀛沙碛等前尘。 常将治乱悲千古,不负科名有几人。 放眼看山诗是债,经年作客酒为邻。 遥思此际焦公洞,搜剔遗碑岸角巾。 注释: 1. 寒夜舟中:在寒冷的夜晚乘船旅行。 2. 著述归来又等身:指经过长时间的著述工作,已经积满了厚厚的书稿,可以堆起和人一样高。 3. 蓬瀛沙碛:蓬莱、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和沙漠、沙丘。 4. 前尘:往事、尘世。 5. 常将:经常。
庚戌仲春因公乘传道出巴陵暮登岳阳楼感赋 日落巴陵道,登楼意浩然。 神仙不可见,遗迹至今传。 暮景来苍莽,年华感逝川。 凭栏一杯酒,余醉枕湖眠。 译文: 庚戌年的春天,我乘坐驿使从巴陵出发,傍晚时分登上了岳阳楼,心中充满了感慨。虽然仙人无法看见,但岳阳楼的遗迹却依然流传下来。夕阳西下,景色苍茫,岁月匆匆,让人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我站在栏杆边,举杯畅饮,酒意微醺,便倚靠在湖边的栏杆上沉沉睡去。
昨宵风雨投灵谷,万斛松涛一镫宿。 骑驴侵晓到栖霞,竹光染得秋衫绿。 赞公与我同乡亲,邀留饱啖斋厨莼。 湿云扫尽山骨出,高座同参清净因。 移时隔崦钟始发,仰视晴空挂明月。 寻幽更上翠微巅,晓色斋心清到骨。 二十年来路万千,担簦戴笠笑徒然。 不如黑漆蒲团坐,收拾名山到眼前
李馥是清代的诗人,字汝嘉,号鹿山、信天居士和李二使。他生于1662年,卒于1749年,是一位跨越清朝初、中叶,活跃在文坛上的知名文人。下面将详细介绍他的生平事迹: 1. 早年经历与成就 - 科举出身:李馥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举人,当时年仅23岁。这一成就标志着他在科举考试中的成功,也为他后续的仕途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官职履历:他的仕途较为广泛,曾历任工部员外郎
李孔昭是明末清初的诗人,而非清代诗人。他字潜夫,一字光四,直隶蓟州(今天津蓟县)人。李孔昭的生平经历丰富,他在明朝末年考取进士,但见朝事日非,遂选择了不赴廷对,而是用所给的牌坊银帮助军饷,并因此隐居盘山。 李孔昭的诗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他的一些诗作如《哭友人魏台司避乱山居遂亡》、《泛舟夕阳·水自孤竹来》、《东山寺·禅门高自豁》等,不仅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清代诗人汪为霖(1763—1822)字傅三,号春田,是清中期的杰出诗人、书画家兼园林艺术家。 汪为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其玄祖自安徽歙县迁来丰利,以业盐起家,遂成一邑首富。4岁时,父病逝,生母刘氏28岁守节事姑,嫡母黄氏五十有一视为霖如己出百般呵护,这为他的早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