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之,原名周源绪,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周源绪是道光丙申进士,曾任安庆知府,有《讱盦遗稿》等作品。
字复之,号讱盦,山阴人,生活在清朝的晚期。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周源绪的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涵盖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其中,《舟中闻贼兵陷清流北窜》和《捉夫叹》等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深厚的造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复之,原名周源绪,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周源绪是道光丙申进士,曾任安庆知府,有《讱盦遗稿》等作品。
字复之,号讱盦,山阴人,生活在清朝的晚期。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周源绪的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涵盖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其中,《舟中闻贼兵陷清流北窜》和《捉夫叹》等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深厚的造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描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苦难,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统治者的不满。下面是逐句释义: 捉夫叹 干戈暗两皖,无地容犁锄。 昨夜军帖下,大索临淮夫。 定例役一兵,两夫随之趋。 所以节兵力,为王执戈殳。 奈何宽大恩,拳此豺虎躯。 既非绿营选,又非闾左徒。 魋髻应召募,杀人胆更粗。 掳我子与女,鞭笞无完肤。 天寒道路远,终夜闻啼呼。 吁嗟汝良民,乃为奸民奴。 世事日翻覆,尔其忍斯须。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天祐二年(公元907年),当时诗人正羁留在江陵,被朱全忠囚禁,因此诗是作者自述所遇。 首联“吴楚苍无极,扁舟失所依”,写诗人在江南水路中行船时,忽闻敌军进犯清流的警报,于是便仓惶弃舟登岸,躲避敌人。 颔联“旌竿莽迢递,风水互乘违”,写诗人登上岸后,只见四周一片荒凉景象。“旌竿”,即军旗,这里指战旗;“莽”,形容草木茂盛;“迢递”原意指远处高耸的样子
清代诗人周源绪是道光丙申进士,曾任安庆知府,有《讱盦遗稿》等作品。 字复之,号讱盦,山阴人,生活在清朝的晚期。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创作上。周源绪的作品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风格多样,涵盖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与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其中,《舟中闻贼兵陷清流北窜》和《捉夫叹》等作品,不仅在艺术上表现出了深厚的造诣,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
清代诗人周玉衡,字器之,号润山。 周玉衡生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2),卒于清咸丰六年(1856),其一生与清朝末期的历史紧密相连。作为清代的文人,周玉衡在诗词方面有着不凡的成就,他的诗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和经历,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民众的生活状态。 周玉衡的生平可以追溯到湖北荆门,这个地区在当时属于较为边远的地方。他早年通过科举考试进入官场,嘉庆十二年(1807)成为举人
清代诗人周准,字钦莱,号迂村,江苏长洲人。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尤以五、七绝句著称。周准的生平和作品,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显得较为短暂,但他留下的诗作却给后世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周准生于清世宗雍正年间,大约生活在1777年至1858年之间。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文化传统的家庭,少年时便显露出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尽管他的一生并不如许多显赫的文人那般波澜壮阔,但他通过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