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南偃师人,字虚谷,一字小石,自号半石山人。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博山知县。
以捕治和珅所遣不法番役罢官。
仍留博山授徒,主讲清源书院。
其学博通经史,长于考證。
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證》、《金石三跋》、《读史金石集目》、《授经堂诗文集》等。
生卒年:1745-1799
清河南偃师人,字虚谷,一字小石,自号半石山人。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博山知县。
以捕治和珅所遣不法番役罢官。
仍留博山授徒,主讲清源书院。
其学博通经史,长于考證。
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證》、《金石三跋》、《读史金石集目》、《授经堂诗文集》等。
生卒年:1745-1799
【注释】 梁园:指东汉梁孝王的园林,后用以指京城洛阳。 属当:恰逢。 黄陨箨(tuò):黄色的竹笋壳。 方山子:指苏轼的好友方山甫,字山子。 尘鞅:尘土的缰绳,代指俗事。 阴沈:阴暗。 幂:遮挡。 管钥:钥匙。 【译文】 去年我们相遇在梁园,各感离居别久。 正逢十月相约的日子,我盼望践约前来。 刚进门来就感到萧森,树上黄竹已长出笋壳。 有朋友方山子,正与俗事缠缚。 望同舟共济的朋友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不见李夫子,今且岁一周。 - 李文亭为作者的同僚或朋友,此处表达的是作者对李文亭的思念和遗憾,因为无法相见,只能在一年之末(岁周)寄托哀思。 2. 坐滞冷官局,和意但无求。 - “坐滞”意味着长时间处于某地或职位上,未能有所作为,感到一种被动或无奈的状态。“冷官局”可能指的是一个不受重视或不受欢迎的职位或环境。“和意但无求”表明尽管内心有愿望或期望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寄李文亭同年 年少学乡曲,动辄井蛙喜。 侧瓮徒哺糟,食蔗未尝旨。 枵腹而嗷嗷,弄舌以齿齿。 至言供儳说,其失均为鄙。 译文: 寄给李文亭,一个同乡,我们年少时都学习过乡村的歌谣,但一旦遇到问题,就变得像井底的青蛙那样狭隘,喜欢那些肤浅的、表面的东西。在瓮边喝水,只喝那些糟酒,却不知道甘蔗的甘甜。肚子饿得咕咕叫,却还在抱怨。说出的话就像是乌鸦的叫声,没有一点价值。 赏析:
注释: 白筑蓉城寄此身,达观岂必厌红尘:我在这里建造了一个白筑蓉城,寄托了我所有的生命。达观的人不会讨厌这个红尘世界。 纵然岁月留人住,马鬣高封不碍人:虽然岁月将人们留下,但是马鬣(即马鞍的垫子,比喻高处)上的尘土不能掩盖人的容颜。 赏析: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白筑蓉城的描写和表达,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高洁品质。诗人在这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表达了对红尘世界的超脱和超越。同时
清河南偃师人,字虚谷,一字小石,自号半石山人。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博山知县。 以捕治和珅所遣不法番役罢官。 仍留博山授徒,主讲清源书院。 其学博通经史,长于考證。 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證》、《金石三跋》、《读史金石集目》、《授经堂诗文集》等。 生卒年
金人瑞是清代诗人金圣叹。 金圣叹(1608年4月17日—1661年8月7日),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别号鲲鹏散士,自称泐庵法师。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文学批评家,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金圣叹出生于明末,经历了动荡的年代。明亡后,他选择了以笔为武器,通过文学创作和批评来表达对时代的不满和抗争精神。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在文学成就方面
金绮秀是清代的诗人。 字仓山,朝鲜人,生活在清朝光绪年间。他以创作七言律诗闻名于世,其中《梅花明月送春史》和《步云养方山厓石唱酬韵》是其代表作。这两首诗不仅体现了金绮秀高超的诗歌艺术,也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情感和独特的生活态度
林瑛佩,字悬藜,是清代福建莆田人,她是一位著名的清代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林瑛佩的生平、诗歌作品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生平简介:林瑛佩出生于不详年份,她与清代著名学者林云铭有关联。林瑛佩曾因其父亲的不幸遭遇而展现出过人的坚强与孝心,她的这段经历不仅成为其个人传奇的一部分,也为人们所传颂。 2. 家庭背景:林瑛佩是林云铭的女儿,也是郑郯的妻子。尽管家中发生了不幸的事件
清河南偃师人,字虚谷,一字小石,自号半石山人。 乾隆四十五年进士,授博山知县。 以捕治和珅所遣不法番役罢官。 仍留博山授徒,主讲清源书院。 其学博通经史,长于考證。 有《经读考异》、《群经义證》、《金石三跋》、《读史金石集目》、《授经堂诗文集》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