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肃,原名徐元文,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4,卒于公元1691
清江南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
徐乾学弟。
顺治十六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康熙间历官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二十九年,以乾学子侄在籍招权竞利事牵连,休致归里。
有《含经堂集》。
生卒年:1634-1691
公肃,原名徐元文,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634,卒于公元1691
清江南昆山人,字公肃,号立斋。
徐乾学弟。
顺治十六年殿试第一,授修撰。
康熙间历官国子监祭酒、翰林院掌院学士、左都御史,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二十九年,以乾学子侄在籍招权竞利事牵连,休致归里。
有《含经堂集》。
生卒年:1634-1691
这首诗的原文是: 逶迤上苑帝城东,御辇巡临振武功。甲销炼金寒白石,旗翻翠羽动春风。龙骧万骑军麾转,鹄立千官拜舞同。莫以清时忘战伐,至尊亲为挽雕弓。 我们逐句解释这首诗: 1. 逶迤上苑帝城东,御辇巡临振武功。 - 逶迤:曲折、蜿蜒延伸的样子。 - 上苑:古代皇家园林之一。 - 帝城东:指皇宫所在地的东部地区。 - 御辇:皇帝的专车。 - 巡临:巡视、检阅。 - 振武功:振奋士气,增强战斗力。
【注释】 崱(ěi)崱:山势高峻的样子。崔嵬(cuī wéi):指山峰高耸入云。闽越:指福建省。雄州:指福建,古时闽中有雄州之称。一柱:指山峰如柱形。开:指峰顶开阔。路转:指山路曲折。随石笕(jiàn):指沿岩石上的陡坡行走。崖临百丈:指悬崖下临百丈深渊。耸:直耸,高耸。鸟飞天外:指山峰如鸟飞翔在天空之外。山如镜:指山峰倒映在江面上,像镜子一样。人到云中:指站在山顶上好像置身云端。海似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全诗如下: 谀巧日以工,直谠道不存。 圣明忠易效,曷不顾国恩。 之子奋百里,高步登掖垣。 职思在献纳,天关手欲扪。 登祀谅非古,违众进苦言。 艰哉松山役,慷慨声不吞。 碌碌彼徒尔,遇合乌足论。 注释: - 谀巧:阿谀奉承,谄媚巧计。 - 日以工:日渐精巧,越来越巧妙。 - 直谠:公正直言。 - 圣明:贤明的君主。 - 忠易效:忠诚的人很容易效仿。 - 曷:疑问词。
怀贤诗·张知府鹏翮 张侯王姿妙,潇洒自拔俗。 惊人厉危操,适己澹群欲。 挺节立郡朝,强直无蹙缩。 吴趋攀素车,鲁郡明丹毂。 何用美斯人,比德峚山玉。 译文: 张知府的风采出众,气质超脱世俗。他以坚韧不拔的操守和强烈的正义感闻名。 他坚定地捍卫自己的信仰和理念,不受外界诱惑的干扰。在官府中,他正直不屈,无所畏惧。 他的行为举止都体现出他的高尚品质和坚强意志
江南三学使诗 人心日已偷,士耻日已忘。 郁彼礼义府,俄成赇赂场。 楩梓谁为收,筐箧厚自将。 因缘书上考,意气何轩昂。 安知抱玉客,掩涕徒浪浪。 吴都信多幸,衔使交琳琅。 刘君奋才杰,高自标门墙。 所过列巾卷,训饬故百方。 田君夙英挺,若渴勤搜扬。 文体一以变,流风为之昌。 弭节未淹岁,矫矫立士坊。 继以连城璧,温雅彰令望。 采采深渊藻,灼灼茂林芳。 人思肄朱弦,户有陈青箱。 彼皆奋东国
【注释】 中丞:指巡抚。 汤斌(1627—1687)明末清初大臣,文学家。谥文简。安徽歙县人。 中丞荷道重:指汤斌担任的官职很重要,他受到百姓的敬重。 沉静寡物虑:形容汤斌性格沉稳,不轻易被外界事物所影响。 致君托荩诚:指汤斌以忠诚之心为国家效力。 推己得强恕:用自己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缺点。这里强调了汤斌为人谦逊,能够自我反省和改正错误。 屹焉镇江国:形容汤斌坚定地守护着自己的国家。 清风畅晨曙
怀贤诗·韩学士 矫矫韩学士,高视薄浮壒。 寡虑泊无营,立言道所赖。 痛饮非徒然,寄赏不在外。 物情任回遹,揽古意自泰。 心清白雪照,兴逸朱霞会。 注释: 1. 怀贤诗:这是一首赞美韩学士的诗作。 2. 矫矫:形容韩学士挺拔、英俊的样子。 3. 高视薄浮壒:意指韩学士以高远的眼光看待世间的纷扰与浮躁。 4. 寡虑泊无营:意指韩学士内心宁静,不为世俗所动。 5. 立言道所赖
这首诗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的《题汪编修琬画兰卷》。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析: 1. 怀贤诗·汪编修琬 - 注释:这是一首赞美汪编修(即汪琬)的诗,汪琬是清朝的一位著名文人。 2. 汪翁钝自名 - 注释:汪琬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显示了他的谦逊。 3. 曾不乐宦达 - 注释:他并不热衷于追求高官厚禄,而是乐于保持清贫简朴的生活。 4. 平生无俗情 - 注释:他一生保持着一颗不为世俗所动的心
孙君蕙的《二给事诗·孙君蕙》是一首七言律诗,其内容如下: 元叔赋《疾邪》,发音何煌煌。 休琏感时俗,陈辞慨以慷。 伊人负奇姿,奕奕黄门郎。 激昂论意气,伉达上封章。 嫉恶有本性,见之若探汤。 作诗寓孤愤,属兴深且长。 此意谁实谅,读之增感伤。 这首诗的译文为: 元叔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邪恶的痛恨,他的诗歌声音明亮而响亮。我感叹现在的世风日下,于是写了很多诗来表达我的愤怒和感慨
注释: 卓哉徐处士,皎洁的节操像白色的绢带一样纯净。 入山岂必深,尘世的纷扰和世俗的名利,就像山上的尘埃一样,自己也能将其断绝。 载乘探幽奥,载着车马去探索那些隐秘的地方,山川间英华灿烂的景象让人陶醉和痴迷。 独寤聊自歌,独自醒来的时候,我也会唱歌来抒发我的感慨。 斯饥亦云宴,饥饿时也是一场盛宴,因为能够品尝到山珍海味。 珍重式庐情,对于这种清雅的情怀,我们一定要珍惜。 斯人不可见
徐应坤是清代的诗人,以《红馀集》留名。 字淑媛,籍贯为江西如皋。他的生平虽然短暂,但其留下的文学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但徐应坤并未放弃自己的文学追求。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心声,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徐子苓是清朝末年的诗人,字叔伟,一字西叔,号毅甫,安徽合肥人,与朱景昭、王尚辰并称为“庐州三怪”。他是一位深受曾国藩、江忠源赏识的官员和诗人,在晚岁归隐于巢湖之滨龙泉山下。 徐子苓的诗歌创作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社会责任感。例如,《庐阳夜捷行赠江使君达川》一诗中展现了他在战乱中的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深刻反思,表达了他对于和平的渴望。此外
孙中彖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明代末年的文人。他是桐城人,字易公,号莲溪,生活在清顺治年间。孙中彖的生平事迹主要记载于《楼月堂诗集》等文献中,其中不乏他对人生、历史与自然的深刻感悟。 孙中彖在文学创作上有较高的成就。他的《楼月堂诗集》收录了他在漫游塞上时创作的诗歌,这些作品多反映他对于社会不平现象的感慨。《栖月堂诗集》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记录了他游历各地的经历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他的诗歌风格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