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始,原名曹学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4,卒于公元1646
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累迁至广西右参议。
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
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
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
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
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
有《石仓集》等。
生卒年:1574-1646
能始,原名曹学佺,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74,卒于公元1646
明福建侯官人,字能始,号石仓。
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户部主事。
累迁至广西右参议。
天启间,梃击狱兴,学佺所著《野史纪略》直书本末,六年,以私撰野史,淆乱国章罪,被削职为民。
崇祯初,起广西副使,力辞不就。
家居二十年,潜心著书。
南明隆武帝立,乃破家起义,官至礼部尚书。
清兵入闽,入山自缢死。
有《石仓集》等。
生卒年:1574-1646
夜泊彭山江口 锦城平日暖,旅泊始知寒。 键蜀中分地,岷峨相向看。 冈连三女冢,水疾二郎滩。 芦苇风吹急,萧萧汉将坛。 注释: 锦城:成都的别称。平日里很温暖,但旅行时才感受到寒冷。 犍蜀中分地:指四川中部地区。犍为和蜀郡是四川盆地中部的两个县,这里指四川中部地区。 岷峨相向看:指岷山和峨眉山相对而立。岷山位于四川西部,是四川省的象征;峨眉山在四川西南部,也是四川省的象征。这里形容两地相隔很远。
诗句释义 1 修觉寺:这是指汉时修建的觉寺,唐代时期,上皇皇帝曾题写了“觉”字。 2. 苍翠驱津筏:指在寺院周围,苍翠的树木茂盛,可以驱散渡船停泊的浮筏。 3. 虚空转石梯:意指寺院内石阶如同在虚空中旋转。 4. 江声文井外:指的是寺外的江水声如同文字的韵律一样流淌。 5. 山色武阳西:指的是寺院周围的山脉颜色如武阳(今河南省林州市)西面一般。 6. 寂寞僧房里:描述的是在寂静的僧人居住的地方
《桂林风谣二首 其一》的原文如下: 夜坐多蚊母,秋成半芋魁。 寄桑传酿法,文石中碑材。 戍饷资桥税,山田仰粪灰。 广南商贩到,盐厂雪盈堆。 接下来是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和赏析: 诗句翻译: 1. 夜坐多蚊母 - 夜间坐在室内,被蚊子困扰(注:此处“蚊母”可能指的是蚊虫或蚊子)。 2. 秋成半芋魁 - 秋天收成的芋头有一半是多余的(注:“魁”通常指芋头的顶部
【注释】今年:今年收成好。顿丰熟:庄稼丰收,十分丰满。玄室:道家修炼的地方,这里指书房。寄字:《庄子·大宗师》说“古之真人,其寝不梦。”意思是说真人睡觉时,心无杂念,所以叫“寄字”。琴台:相传春秋时代,晋国大夫俞伯牙善弹琴,他的老师盲人钟子期很赏识他的琴艺。伯牙死后,人们就把他和钟子期常去游玩的江边叫作“高山流水”,并在山上立了一块碑,刻上“高山流水”四字。后来人们把“高山流水”作为知音的代称
温江道中 温江离省近,民俗向称饶。 处处是流水,时时当度桥。 沤麻成白雪,酿酒比红蕉。 底事归心发,惊闻估客桡。 注释: 温江:地名,在四川省成都市附近,靠近成都。 温江离省近:指温江离成都很近。 民俗:民间风俗习惯。 向称饶:过去一直很富裕。 处处是流水:指温江到处都有流水的地方。 时时当度桥:指在温江经常要过桥。 沤麻成白雪:指沤麻的白浆像雪一样白。 酿酒比红蕉:指酿酒的颜色比红蕉还要红
【注释】 归宗岩:在广东新会县西北。 舆行:坐车行走。行相半:指行程的一半,即四分之三。 山回径转:指山势蜿蜒曲折,道路迂回曲折。 野亭:指郊外的亭子。并席:并列坐在一起。 官渡:官道上的渡口。马同舟:指官道上骑马的人和乘船的人。 树古根盘道:指树根盘绕在山间道路上,形成奇特景观。石咽流:指石头堵塞了流水。 日斜人境寂:太阳西斜,人声寂静。 谷鸟转啾啾:山谷中的鸟儿鸣叫不停。 【赏析】
诗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客邸当良夜,观空在一庭。 - 注释:客人的居所正值一个美好的夜晚,整个庭院空旷宁静。 - 赏析:这句诗通过“良夜”与“观空”两个词表达了夜晚的静谧和空旷的感觉,营造出一种静寂的氛围。 第二句:月为片水白,云作断涯青。 - 注释:月亮映照在水面上,显得格外皎洁,而天空中的云彩则像一道道青绿色的界限。 - 赏析:这里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自然画面,通过对比月光和云彩的颜色
【赏析】 寄林茂之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成都写给朋友的。诗中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第一句:“与君期入蜀,珍重尺书回。” 这两句意思是说:我与你约定一同前往四川,希望收到你的回信。 第二句:“只索诗篇寄,不同朋友来。” 这两句意思是说:我只能将我的诗篇寄给你,不能让你来四川与我相聚。 第三、四句:“益州香米熟,官舍菊花开。” 这两句意思是说:四川的香米已经成熟了,官舍里的菊花也开放了。 第五
【注释】: 双流:指两条河流。万里桥:在今江苏省苏州市,是古时吴王夫差为了防御越军入侵所建。双流径:指两道流水。已存:已形成。薄寒成翠色:微寒的天气,使树木的绿色更加浓密。疏雨点黄昏:稀疏的春雨落在黄昏时分。竹柏密他树:指周围的其他树木都被竹林和柏树遮挡。水云平过村:指水波荡漾,与云朵平齐,穿过村庄。群乌栖欲尽:一群乌鸦已经飞得差不多了。才到县西门:才到达县门。县西门:指县城的北门。 【赏析】:
【注释】 1. 荒园:指诗人隐居的荒园。涉:游历。趣:情趣。 2. 胡:同“湖”,湖泽。 3. 鹤迎防践稻:大雁迎风而飞,稻田被踩平了。 4. 鱼戏欲翻荷:鱼儿在荷叶上嬉戏。 5. 儿辈知余懒:孩子们知道我懒散。 6. 僧寮占处多:和尚住的庵堂很多,占据着许多地方。 7. 连宵无月色:连续几夜没有月亮。 8. 微雨湿烟萝:细雨滋润着烟蔓草。 【赏析】 诗是描写作者归隐田园生活和心境的
王佐是明代海南的著名诗人,以其温厚和平的诗歌风格和关注现实民生的忧民情怀著称于世。以下将详细探讨王佐的生平、成就及其影响: 1. 生平背景 - 出生与成长:王佐(1428年至1512年),字汝学,号桐乡,出生于临高县新化乡蚕村都透滩村。他的成长地因多刺桐树而得名,这个地名也成为了其诗歌中的一个特殊符号。 - 科举经历:王佐在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年)中举人
明代著名诗人徐庸,字用理,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坦斋》表达了诗人的宁静心态和对自然美的赞赏;《诗号梅坞》则描绘了山水间神仙般的美景。此外,他的《和杜东原》体现了他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关于徐庸,以下还有几点需要补充: - 在正统十三年(1448年),徐庸曾与杜琼等八人结诗社,可见他在文学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广泛的社交活动。 - 景泰元年(1450年)
曹义,明代诗人、将领,字敬方,仪真(今江苏仪征)人。 曹义在明英宗天顺初年辞官归后,有《默庵集》传世。《默庵集》中收录了他的16首诗词作品,这些诗作反映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其中一首名为《和祭酒陈先生留别诗韵》的诗歌,表达了他对圣主重才贤的感慨以及对明朝文化成就的自豪感。曹义通过这些文字记录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和对时事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