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翼,字谷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无具体年份,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诗歌成就显著,尤其是在工秀和词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嘉三大家”,在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袁翼,字谷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无具体年份,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诗歌成就显著,尤其是在工秀和词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嘉三大家”,在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注释】 青县:今属天津市。 水塌:水冲毁的倒塌。 舟从屋上过:指船只从房屋上方经过。 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省永济县西南。 循吏:循良之吏,指政绩良好的地方官。 抱木人餐酪(lòu):传说中一个名叫董仲舒的人,在汉武帝时被举为贤良文学,他为了给武帝讲学,就抱着木头坐在院子里,把树上的果实吃了。 封桩粟化螺(luó):把粮食堆积如桩,用水泡成粮食粒。 舂陵:地名,即今江西省修水县
【注释】 寇莱公:北宋名臣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xià今陕西渭南北)人,历任宋太宗、真宗两朝宰相。他主持修建了宋朝的著名水利工程——广利渠。 乖崖老:寇准在任琼州太守时,有次夜宿于州治北门,遇一道士,自称“李处士”,向他求雨,寇准即与对话。道士说:“此间地窄水浅,不足以为天庭之府,请先生以‘三’字为题,作一诗,吾当为君解其惑。”寇准遂吟诗曰“惟有天涯苦,能知天下才。六军孤注险,万里逐臣来
阿蒙城址长蒿蓬,依旧江流日夜东。 远岸楼台残月下,严更鼓角乱山中。 爬沙大蟹时穿簖,扑火秋虫误打篷。 叹息荆州人熟睡,白衣稚子竟英雄。 注释: 1. 阿蒙城址长蒿蓬,依旧江流日夜东:阿蒙城(今湖南省岳阳市)遗址长满了蒿草和蓬草,长江水日夜向东流去。 2. 远岸楼台残月下,严更鼓角乱山中:远处的江边楼台在残月下显得有些破败,严更鼓角声在山间回荡。 3. 爬沙大蟹时穿簖,扑火秋虫误打篷
舟中立夏日示章宝笙同年 吹到炎风十里潭,岚光泼墨水拖蓝。 乡音有客同吴下,春梦无声别岭南。 茉莉香薰新苎袷,樱桃红入小筠篮。 木鱼歌里渔郎饭,祭灶今朝饷麦蚕。 注释: 1. 吹到炎风十里潭,岚光泼墨绿水蓝。 - 诗句中的“吹到”表示风吹过,“炎风”指的是炎热的风,“十里潭”则是指一个宽阔的水池或湖泊,整个画面描绘了一幅夏天炎热、阳光照耀下的自然景象。 2. 乡音有客同吴下,春梦无声别岭南。 -
袁翼,字谷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无具体年份,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诗歌成就显著,尤其是在工秀和词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嘉三大家”,在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
陈德正是清代的诗人。 字醇叔,号葛城,是雍正庚戌年(1729年)的进士,曾担任吏部主事和陕西按察使等职。他不仅是位官员,同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创作者。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观和生活琐事为题材,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陈王猷是清朝的诗人,字良可,号砚村、又号息斋。他来自广东海阳,并曾在康熙年间考取举人。陈王猷不仅以其诗歌创作闻名于世,还曾担任过肇庆教授这一官职。 陈王猷生活在一个动荡而又开放的历史时期,他的文学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在《同诸子游芙蓉山》这首诗中,他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出春山的景色和自然之美,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陈王猷的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
陈长孺是清代诗人。 字稚君,出生于1811年,逝于1862年。他的生平和作品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更是湖州地区文化的一个重要传承者
袁翼,字谷廉,是清代的著名诗人。 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卒于无具体年份,是清代乾嘉时期的诗人。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诗歌成就显著,尤其是在工秀和词方面有着独到之处。他与袁枚、赵翼并称为“乾嘉三大家”,在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