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有乖崖老,能知天下才。
六军孤注险,万里逐臣来。
池上星犹陨,墙阴竹遍栽。
庙中今报赛,蜡泪又成堆。
【注释】
寇莱公:北宋名臣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xià今陕西渭南北)人,历任宋太宗、真宗两朝宰相。他主持修建了宋朝的著名水利工程——广利渠。
乖崖老:寇准在任琼州太守时,有次夜宿于州治北门,遇一道士,自称“李处士”,向他求雨,寇准即与对话。道士说:“此间地窄水浅,不足以为天庭之府,请先生以‘三’字为题,作一诗,吾当为君解其惑。”寇准遂吟诗曰“惟有天涯苦,能知天下才。六军孤注险,万里逐臣来。池上星犹陨,墙阴竹尽裁。庙中今报赛,蜡泪又成堆。”道士听罢大惊,说:“此乃‘三’字诗也,但末句未妥,应为‘万’字,否则将有凶灾。”寇准问其所以如此。道士说:“‘三’是‘三才’,‘万’是‘万象’,只有知道天下人才有治理之才,才能治理好天下国家,而你如今已失宠被贬,故有此兆。”寇准听罢,深感其言有理,于是将诗句改为“唯有天涯苦,能知天下才。六军孤注险,万里逐臣来。池上星犹陨,墙阴竹遍栽。庙中今报赛,蜡泪复成堆。”
【赏析】
这首诗写于寇准被贬崖州的时期。寇准,字平仲,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在宋仁宗时期曾两次拜相,并主持修建了宋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广利渠。
首联“独有乖崖老,能知天下才”。寇准因敢于直言进谏,遭权贵忌恨而被贬到崖州,但他仍然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疾苦。“独有”二字表明寇准对人才的珍视和爱惜;“乖崖老”指他虽年事已高,仍能为国家排忧解难。
颔联“六军孤注险,万里逐臣来”。这两句描绘了诗人被贬谪到崖州时的艰难处境。寇准虽然才华横溢,却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这正如六军倾注所有的力量去赌博一样,结果却是孤注无归,只能被迫离开京城,远离朝廷。
颈联“池上星犹陨,墙阴竹遍栽”。这句诗描绘了寇准被贬后的生活状态。尽管身处异乡,但诗人依然关注着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他看到池边仍有星星坠落,便感叹道:“原来这里的人还在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和友人啊!”同时,他也发现墙角旁的竹子已经长满了青翠的叶片,这不禁让他想起了家乡的春天和美好时光。
尾联“庙中今报赛,蜡泪复成堆”。这句话表达了寇准对家乡的眷恋之情。他听说家乡的人们正在举行祭祀活动并为死去的亲人祈祷平安归来。然而,当他得知自己的家人也在进行同样的仪式时,不禁感到悲伤和无奈。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家人也面临着同样的命运和挑战。这种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人更加怀念故乡和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