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海宁人,字六谦,号子文、香泉。
贡生。
由安邑县丞累官至南安知府。
以书法名天下,雍正时敕命以其书刻石为《梦墨楼帖》。
诗格亦高,王士禛称赏之,收为弟子。
又能画。
有《春蔼堂集》、《益州于役记》、《皋兰载笔》、《予宁堂帖》等。
生卒年:1648-1709
清浙江海宁人,字六谦,号子文、香泉。
贡生。
由安邑县丞累官至南安知府。
以书法名天下,雍正时敕命以其书刻石为《梦墨楼帖》。
诗格亦高,王士禛称赏之,收为弟子。
又能画。
有《春蔼堂集》、《益州于役记》、《皋兰载笔》、《予宁堂帖》等。
生卒年:1648-1709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中岳下社绝句三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雪晴初日照,历历中条岑: - “雪晴”指的是天气晴朗,雪已经融化。 - “初日”指的是刚刚升起的第一缕阳光。 - “历历”形容山峰清晰可见。 - “中条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永济市。 -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在雪后初晴的日子里,站在中条山上,远望连绵起伏的山脉,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 2. 下有幽人宅
【注释】 虞帝陵:相传舜为虞舜,死后葬于九疑山(今湖南永州),称虞帝陵。鸣条:地名,在今山西运城,是夏桀所居之地,后为商汤所灭。殿庭二女侍:指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她们侍奉过尧帝。冠佩五臣朝:指尧的五位大臣,即伯夷、皋陶、伊尹、莱朱和禹。府事开神禹:禹治理水患,功绩卓著,被尊为“大禹”,其功德被认为可以开府建制。文思协帝尧:尧帝有圣明的政治才能,善于用文治国。飨堂合乐处:尧帝曾举行盛大的宴会
平山道上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平山道上的所见所感。首先,我们来逐句分析并给出关键词的注释。 1. 暖日晴风弄远晖:暖日、晴风、远晖,描绘出一幅明媚温暖的景象,阳光和微风拂过,使得远处的景色更加明亮。 2. 好山嘉树绿成围:好山、嘉树、绿成围,形容山峦苍翠,树木葱茏,形成一片绿色的屏障。这里的“好”字,表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嘉”字,则增添了一份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 3. 唤回僧梦蒲牢响
逐句释义: 1. 对客衔杯睡已迟:面对客人,我含着酒杯沉睡。 - “对客”指的是招待客人。 - “衔杯”是形容手中拿着酒杯,可能是用来品尝或敬酒。 - “睡已迟”表示我已经睡得很晚,暗示可能有客人在场。 2. 夜凉欲到被先知:夜晚的凉爽感觉快要降临,被子似乎已经感受到了。 - “夜凉”指夜晚的寒冷。 - “欲到”意味着即将到来。 - “被先知”表示被子似乎已经察觉到了即将到来的冷意。 3.
【注释】 卢舜:即唐卢元翰。徒:任。太守:郡守,地方长官。送余至天津:《水经注》载:“江水又东径潭阳县南,谓之潭水,俗名桃源水。”津是渡口的意思。留别:饯别的宴会。 【译文】 谁能相信我要去黔西呢?相依为命的我将要乘船泛海去。明知最终要分手,但为了舍不得你分开。老泪纵横地洒落,这份情意只向君王倾诉。桃花潭边的美景,难道仅仅是古人所传颂吗! 【赏析】 此诗首联写送别时的情景和诗人的心情
【注释】 榆柳:榆树与柳树。清阴:清凉的树荫,指树木茂密,遮天蔽日的样子。井床:井台上的石砌平地,即井台。蜩螗(tiáolú):蝉鸣声。村农喜:对农民的喜悦之情。绿树中间麦尽黄:指夏天到了,小麦已经成熟了,一片金黄一片翠绿,形成鲜明的对比。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祁州道上榆柳清阴、南风五月、夏麦青青的景象。诗人以“行”为线索,从早到晚,从白天到黑夜,从清晨到傍晚,由远及近,从大处落脚到小处着手
【注释】 云顶关:指位于浙江天台山的云台观,因在天台山上而得名。 云顶关头路,丛篁绕翠微:云台观地势高峻,云雾缭绕,故称云顶关。关前有茂密的竹子,竹林环绕着山间清幽之处。 蹴花双燕下,带雨一僧归:春日里,一对燕子飞来飞去,落在花丛中休息;一位僧人踏着细雨归来。 吟兴消长昼,春寒上裌衣:诗人因春寒而兴起吟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感到了无聊和疲惫。 朋俦尽何在,行处颇忘机:诗人思念朋友们
【注释】 川衡:指转运使的职务,川衡转运,谓掌管转运使。布帆:船帆。东:指通州。鹥(yī):鸟名。凫(fú):水鸟名。弥弥:水声。禾黍:庄稼。秋原:指秋天的原野。淅淅(shīshī):风吹草木的声音。残照:夕阳西下。晚山:傍晚的山。乱云:云朵纷乱。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赴通州途中所写,抒发了旅途中的所见和所感。首联点出自己两载来任转运使的功绩;颔联描绘出一幅秋天江边野岸上,水鸟凫鸥
清代诗人陈以豫,字立夫,是一位具有丰富文学创作的诗人。以下是关于他的一些介绍: 1. 生平经历:陈以豫出生于清朝,一生经历了丰富的政治和行政生涯。他曾担任过河南的府经历,并因其表现被分发到河南工作。在任职期间,他还因河工保升知县,后署彰德府通判,展现了其卓越的行政管理能力和政治才干。 2. 文学成就:陈以豫不仅在政治和行政领域有卓越表现,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体裁
清代诗人陈树蓍,字学田,是清朝时期的一位官员和诗人。以下是关于陈树蓍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 字号与生平:陈树蓍,字学田,湘潭人,是清朝官员,曾历任刑部郎中、汀漳龙道、直隶河道、杭嘉湖驿盐道、云南迤西道等职,并最终升为鸿胪寺卿。 - 家族背景:他是陈鹏年的第三子,陈鹏年(1662—1723)是清康熙三十年(1691)进士,曾任江宁知府、苏州知府、武英殿修书总裁及河道总督。 2.
清浙江海宁人,字六谦,号子文、香泉。 贡生。 由安邑县丞累官至南安知府。 以书法名天下,雍正时敕命以其书刻石为《梦墨楼帖》。 诗格亦高,王士禛称赏之,收为弟子。 又能画。 有《春蔼堂集》、《益州于役记》、《皋兰载笔》、《予宁堂帖》等。 生卒年
郭柏苍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补蕉山馆》、《鄂跗草堂》、《三峰草庐》、《沁泉山馆》等文集著称。以下是对郭柏苍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郭柏苍,字蒹秋,又号青郎,侯官人。他是清朝时期的文献学家、学者和诗人。郭柏苍在道光庚子年(1840)举人,这一成就显示了他在学术上的卓越表现。 2. 主要诗集:郭柏苍的作品主要包括《补蕉山馆诗》、《鄂跗草堂诗》、《三峰草庐诗》、《沁泉山馆诗》以及《柳湄小榭诗》